原创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1期“诺”专题活动。
正文
村里一处院落,浓烟升起扩散在四周,热闹的喧嚣声此起彼伏。
堆满院落的几张大型圆盘桌,虚无坐席。时不时有人过来端着几个菜碟,嘴里喊着“吃好喝好。”席间的人也总是回应着“恭喜啊、恭喜”等祝贺词,这是本家当家人从未有过的殊荣感。
十年在外漂泊,回来不过三载。今天是自己人事大事儿,自小吃百家饭长大的,村里的人都算是亲人般的存在。他看着满院子的乡里乡亲,心里一阵心酸,他望向一直招待客人的妻子,心里更加难受。
外出打工挣了些钱回了村里,托媒人介绍对象,几乎没几个相中的,这事儿也就一直搁置了两年半。直到半年前,他听到了另外一种娶媳妇的渠道。他在银行取了一部分存款,去了县里。回来时,领着自己的妻子。回到村里逢人就说“这是我媳妇,到时候请你们喝喜酒。”
“郑文啊,如今你也成家了,我们也就放心了。”村长欣慰的看着吃百家饭的郑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他不由得想起了郑文的父母,心里也默默地对着他们说了些放心的话。
郑文看到了村长也上了年纪,感叹着时间的过隙。
“还是郑文有福气啊!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
“有本事儿。”
几位叔伯也围了上来,说了一堆的百年好合的词汇。得亏郑文不是什么文化人,这些人来来去去就这些词,也没什么不好的感受,就是有些不知所措,只得配合着。
他看到热菜已经上桌了,转头又看了眼妻子,随后来到厨房,叮嘱着掌勺的婶子随时留一碗热乎的茄子和一份汤食。
从县城领回来的媳妇,一直不吃饭,郑文也不敢强迫她。只得好言相劝,她貌似没进去郑文的话,偷跑了好几次没出村就被人抓回来了。好在郑文没有暴力倾向,依旧是好吃的好喝的伺候着。在她绝食的第四天,她开口说自己吃不惯郑文准备的东西,要吃茄子,郑文只得去邻居家借了几个茄子。
掌勺的婶子调侃他会疼人了,郑文假装害羞跑开了,又站到了院子里招呼着客人。
出了厨房他抓紧了身上的衣服,站到妻子旁边“外边冷,你进去换件厚实的衣服。”
他端起桌上的酒杯开始一桌一桌敬酒,妻子看着他的身影转身回到了院落隔壁的屋内。这是他故意把酒席摆在主屋的隔壁,为的是自己能脱离这地狱般的生活。
她忍住了即将的泪,出了院子回主屋的门口碰到了村里的人,她都是笑着点头,仿佛已经融入了他们当中。
“大哥,你放了我吧。”郑文看着满脸泪水的女孩儿,他实在不愿强迫她。尽管村长说过强扭的瓜不甜总比没有瓜,更何况还是自己掏钱的。
“我付了钱的。”郑文不知道怎么去说,只得实事求是。
女孩儿见他说不通,就整日不说话了。女孩儿的一次自残让郑文上了心,也伤了心。他不知道为什么女孩儿这么抵触自己,他终是问出了原因。当女孩儿说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时候,他没想过这事儿的准确性。他的认知里,付了钱,他拿了人,天经地义。
女孩儿的一番话,他花了一个月时间求证了,他和村长是错的。可又不能做那忘恩负义之人。最终他承诺女孩半年后,结婚当天让她走。
郑文喝了手中的酒之后,看到了趴在桌上的几位叔伯,吩咐着婶子们和孩子们送他们回家。掌勺的婶子也出了厨房,临走时告诉他灶上还有汤食和茄子在里头。
他走进厨房,端出了那份茄子和汤食,吃着一口茄子,喝了一口汤食,嘴里是涩的。
院子里几个圆桌几零八落摆放着,桌上也是残渣和落叠的空碟子,几粒花生米有撒在桌上打着圈儿,有的落在地方被人踩扁的样子。
院落的浓烟慢慢地变淡了,最后一缕融进了村里的风口,吹走了。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