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尘老师和她的朋友们跟着张文质写作简宝玉日更活动文章收录专题
写文,我的“甜言”+“妙语”——听郝院长讲写作(三)

写文,我的“甜言”+“妙语”——听郝院长讲写作(三)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10:48 被阅读0次

    这一讲我是回听的。

    回听也有回听的好处,在某个地方想要多听,就反复播放一下。还可以选择先浏览PPT,在你觉得有意思的PPT处停留。当然,还是需要你按部就班听完整个分享,了解这次分享的“结构”后,你再将那些对你有启发的地方多听几下,ok!

    时间】2月25日

    【主题】语言“美起来”的4种技巧

    【框架】

    1.语言存在的不足

    平庸:空话连篇,脱离实际

    贫乏:有骨无肉,味同爵蜡

    陈旧:照搬照抄,缺乏新意

    繁琐:东拉西扯,缺乏逻辑

    浮浅:隔靴搔痒,不看本质

    浓艳: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得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要太油腻

    2)语言不美的原因

    阅读学习少,自身综合素养需提高

    不善于向老百姓学习

    没有刻意练习,缺乏写作

    没有讲自己的话,不是力求解决问题

    3)锤炼语言的路径和技巧

    路径:从思想境界中来、从文化素养中来、从阅历中来、从个人习惯和爱好中来

    刻意练习:走出舒适区、明确的目的、不断反馈、长期专注

    锤炼语言的技巧:古今、中外、正反、上下、长短、雅俗

    肖川: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可以有一些打磨得很工整很典雅的句子,但不可太多。

    4)警惕6种病态语言

    套话:哪里都能用的万能语言,固定搭配,张口就来

    正确的废话:绝对正确,没有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网络脏语言

    满口金句:鸡汤成了砒霜(你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战斗式文风:杀气腾腾

    最美、最帅、最牛:极端主义,非此即彼

    (若看问题不透彻,读一些理论性文章)

    【回应】

    关于白落梅的“五台圣地”片段,其实是可以用柳袁照校长的方法,将片段里的“五台山”换成“少林寺”啊,换成“云顶山”啊,都是很适合的。这样的文字就是“装饰”过度,没有“自我”。

    看到郝院长如此分享,我赶紧回忆了一下,我的文章里,是不是也有这种“千人一面”呢?也许是因为自己所写,暂时还没有发现问题。因为我的笔触,怎么都不及白落梅的有文采。

    那么我在写文时,在语言上会注意什么呢?

    一是会有一些“甜言”,让文章看起来有文采一些。这里的甜言是指短句居多,重复用一些意思相近的词,构成小排比的气势,将那个场景进行最大程度的渲染。也许这是所谓的正确的废话,形容词当道,当然,这得有个度。比如:

    “日子滑进九月,秋天的况味浓了起来。

    凉晨,凉夜,舒体,舒心,尤其是铺满眼目的那片金黄给我们添了几分雀跃。”

    “最愿看到清凉的天,人的心是快活的、欢喜的、明媚的,更多的是淡定、平和和从容,那些烦心事、伤心事、闹心事、劳心事、操心事通通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现在读来,感觉真的好啰嗦,不就是表达一个喜欢清凉的天吗?犯得上如此矫情吗?

    每次听语文老师上课,辨析两个句子的优劣时,我们总是会给出一些“技法”:倾向于更具体,更深入,更形象,更合适。可我这感性的人,通常都觉得这些句子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全在于当时的心境感受吧。

    如果我的这些“甜言”能够有一定的深度,不是简单的罗列,或许会更好。

    二是会有一些“妙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就是一些语言包袱,或者语言拐点。比如:

    “估计这场疫情让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比惧怕某种生物,那种生物有个非常高大上的寓意,它的名字叫做——龙。因为这样疫情,老师们每天都在接“龙”,要么是自己接,要么是让别人接,还要接得和和气气准点接完人人都接。”

    “音乐组的暖场,总是很high。舞动、跳跃、旋转,跟着音乐的节奏,让每一个细胞都说话。”

    “饭桌上,他们喝的自家酿的药酒,棕色,用脉动瓶装着,很不起眼,但这瓶‘脉动’,真的可以让他们随时‘脉动’回来又‘脉动’回去,因为那酒劲自然很不一般。”

    三是会有一些固定的“连接词”。一般来说,我的文章里这些词语一定是要出现一次的——其实、不过、当然、或许、可是、所以等。每次敲下这当中的其中一个的时候,我想写的东西又多了一个层面。这个写文习惯是我一年前发现的,也刻意去研究大家们写的文章,发现他们的文章里很少有这样的词语。

    我尝试在改变,但一直还是在坚持。

    “活过、爱过、写过”,据说这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但我们“怎样活、怎样爱、怎样写”都需要研究研究。

    继续回头审视我的“回应”部分的文字,一定有些繁琐或浮浅,慢慢通过“刻意练习”去修正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文,我的“甜言”+“妙语”——听郝院长讲写作(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vi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