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精神

作者: 祥云_17ec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1:37 被阅读3次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学佛的精神】

       佛的外相很容易装扮,头发一剃,换上件衣服,就行了,所以有许多人去假冒僧人,但佛陀的精神可不容易学。

   许多佛教徒看起来很精进、很虔诚,天天努力修行,嘴上佛号、咒语不断,心里想的却离佛十万八千里,一说话或是做事就露馅,自私、狡诈的特征全部显现出来。

   天天拜佛,眼睛看着佛像,是去记忆佛的外相吗?可曾忆念过佛陀的事迹,敬仰过佛陀的精神,还是只去求个保佑呢?

   礼拜上师时,仅仅是因为上师的慈悲,可以从上师那得到关怀,并希望上师的全部慈悲只给予我一人呢?可曾想到上师是佛、法、僧的总集,展现的是佛的精神、法的内容、僧的形象。

   外形总是很容易模仿,内在的品格、精神是模仿不出来的,那是内心的净化和真实地流露。演员扮演皇帝,不论演得如何像,却永远变不成皇帝,因为演员的心变不成皇帝的心。

   佛陀的全部精神就是慈悲与智慧,慈悲中闪烁着智慧,智慧在慈悲中展现出来,慈悲是内心的证量,它的内涵是舍己为他,智慧是慈悲心的具体运用,根据每个众生的根基、希求、特点等不同有不同的方法,于是有了八万四千法门,这就是佛的大方便。

   古代的教育一直要求我们做个好人,现在的教育是让我们做个能人。但对于佛法来讲,慈悲是佛的精神。好人是外在的表现,但却远远不足,在做个好人的基础上,要舍己为他,当自我利益与其他众生利益冲突时,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修习五戒、十善也是慈悲心外在的显现,这种行为规范是被世间能理解的并符合任何国家、时代的要求。

   那么为什么有许多大成就者表现出来的形象会令世人不理解呢?因为慈悲的精神和被世人所能理解的表现形式(即度众时手段的运用),有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就是某些度众的手段方式,但手段方式是为了目标所服务的,只要真正能使众生获得利益,何必局限于方式呢?因此许多大成就者表现出来度众的方便,有时世人就不大好理解。

   当然通过外在的表现有时很难判断出一个人内心的境界,人的外表一眼就能看出来,内心却不容易被认识,但只有愚者才会自己骗自己,智者绝不会如此做,毕竟自己造的业如影随形,无论如何也骗不了,因果只有自己承担。

   慈悲和智慧两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慈悲是根本,智慧是慈悲的具体运用,没有智慧,众生如何能够受益,“画饼不能充饥,还得真饼才行”。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不论学佛多少年,如果不学佛的精神,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一利益,怕是与佛法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有的还会犯下谤法的重罪,在学佛的过程中,忽略了佛法的精神,以自我的偏执为出发点,以个人的好恶为评判,夹杂些世间的某些利益,并以自己短浅的目光、傲慢的心理,对佛陀的某一教法、某一经典评判,这不是谤法是什么!

       密修行者都知道修上师瑜伽法是最重要的,修与上师相应,怎么与上师相应呢?真正去领悟佛陀慈悲与智慧的精神。学习佛陀的精神,就是在修上师瑜伽法,上师既然是佛菩萨的化现,虽然不同上师外在表现会不一样,但是精神是一样的,所有的佛菩萨的精神都是一样的,就是慈悲与智慧,上师的精神也是这两点。

相关文章

  • 学佛的精神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学佛的精神】 佛的外相很容易装扮,头发一剃,换上件衣服,就行了,所以有许多...

  • 哈桑老师关于六度修行语音开示的整理稿(一)

    阿弥陀佛,我们学佛之人为何而学佛,学是学习佛菩萨们的精神慈悲,包容大爱,佛是将自己的身、自己的心、自己的眼乃至自己...

  • 学佛与话唠

    学佛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话唠病”,因为要表述太多学佛有多么好,多么殊胜,最后在外人眼里,学佛的人变成了话唠或精神有...

  • 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涵养才算及格

    学佛之人都应知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许多初学佛之人,尤其是学习禅宗的...

  • 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我的丰盛人生(十二)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是许多人学佛人的写照,也是我学佛的真实写照。 上...

  • 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

    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 或许有人会说,不学佛一样可以生存,一样可以通过劳动改善物质生活,通过娱乐改善精神生活。...

  • 完美人生的业果差别

    记得刚学佛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我学佛就是为了摆脱痛苦,对于学佛的好处我答不上来。虽然道理...

  • 为什么学佛?

    净空法师----学佛就是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佛怎么过日子? 1 我们要学佛,一定要认识佛教!佛教是释迦...

  • 《乐学书院》天一妈妈简简单单说教育10

    养育养育,养是一件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 学佛两年,佛在身边; 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1.学佛一年...

  • 佛法小知识17:退转与对治方法

    对于佛法的信仰和修持,有一句俗语流传得非常广: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也有“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佛的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zk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