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艺术之家心情随笔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

作者: 上官皖又名上官皖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0:44 被阅读100次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然而,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

如今,一提到书法家,就会说王羲之,为什么王羲之是书圣呢?上官皖儿认为,主要是王羲之对书法“审美”的思想意识超前了一步,他总结前人,并且开创了新的高度,奠定了最基础的,比较完备的“书法审美观”。

书法之美是建立在对比矛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王铎、傅山的草书,跌宕起伏,一泻千里,在“连、断”的基础上做了改变。董其昌善用淡墨,在“浓,淡”处做了一种新尝试。赵孟頫则在字形上“平稳”到一种高度。欧阳询险到一种高度。颜真卿篆法多,也就是“圆笔”多。米芾风樯阵马,是运笔节奏“快、慢”导致,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王羲之的影响。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然而,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

颠张醉素,颜柳欧赵,苏黄米蔡都有笔法的发展,但是,已经趋向个人风格了,是一种“艺术上的加工”,如果学字的话,学王羲之一个人就够了。学王羲之,就会少走很多不必要的路,不用自己再去重新总结一遍,相当于抄了近道的。

从各方面考量,在当时看来,王羲之是一个跨时代的书法家,是一个创新型的书法家,所以,后来才会被李世民推崇,波及至今。

提到书法家,一般想到的都是男人,没想到王羲之的老师,竟是一位美女书法家卫夫人。卫夫人,何许人也?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

为什么王羲之会师承卫夫人呢,原来,王羲之的姥家姓卫,由于亲戚关系,王羲之7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卫夫人很喜欢他,不但尽心教王羲之写字,还爱用前人练字的故事开导、鼓励王羲之。

王羲之生活在东晋,距今1600多年。那时候,卫夫人懂得让王羲之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很了不起。让学生实际操作,在操作中观察、思考、感悟;在空旷的原野上,望地平线的绵延;去山中攀岩,让王羲之把这些对自然的感悟用到书法的练习中,写出的字不再是软弱无力,不再是苍白空洞,不再是干涩生硬,而是有穿透力的,活灵活现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上官皖儿在此提一下,晋唐时,尤其是王羲之年轻时代,行书并不盛行,到了王羲之中年,才开始渐渐流行。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然而,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

关于卫与王的教与学,在书法界还流传着一个动听的故事,就是卫夫人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说是三堂人生课,这“三堂课”,化简而言,主要是三个笔画。

❣“点”:高峰坠石。

上官皖儿看卫夫人的《笔阵图》,看似简单得很,譬如,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点。至于这《笔阵图》是由卫夫人提笔还是王羲之提笔,后人众说纷纭。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此时,一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到底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

上官皖儿发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是留有很多空白的,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著名记者、书法家淮君这样说,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这位以后的大书法家的影响的确很深远。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然而,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一”。“一”是文字,也就是一根线条。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的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模仿前辈书法家的字。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

王羲之认识“一”的这堂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地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向着两边横向延展——这就叫“千里阵云”。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淮君认为,只有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这就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竖”:万岁枯藤。

卫夫人给王羲之上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时的王羲之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而悬宕在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让这个记忆变成了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开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上官皖儿认为,“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当年,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对于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然而,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

“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仅仅是书法,更深的是做人的道理。有这么高明的老师,王羲之能不成功吗? ”著名记者、书法家淮君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老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轻柔的动作,一封简单的信函,都将在学生的心中铭记,始终难忘。让人领悟卫夫人教育教学方法的妙处;领悟书法不能只是在纸上练字,应该和生活自然相联系;更是从卫夫人的故事中受到许多启示。当然,说到卫夫人,其实,还要说说几位历史上著名的关键性人物。

不得不提的就是蔡文姬,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音乐家和书法家,生于乱世的她,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蔡文姬把书法传给了钟繇,卫夫人又师承钟繇,之后卫夫人传给了王羲之,所以,蔡文姬算得上是书圣王羲之的师祖了。

三国时期的曹魏书法家钟繇(yáo),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据史书记载卫夫人曾“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算是钟繇的徒弟,也难怪王羲之的风格和钟繇的那么相似。南朝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可见此人书法造诣之高。

卫夫人教王羲之书法,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可骄傲懒散。因此,王羲之随后又学习了张芝的草书,钟繇的楷书,可他还觉得不够,决心博览群书,向更多的书法家学习,把人家的长处统统学到手。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其实,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然而,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

最后,上官皖儿再提一个故事,其实是故事套故事,这样才显得更加美妙。

有一次,王羲之问卫夫人:“老师,我怎样才能尽快把字练好呢?”

卫夫人看到王羲之着急的样子,既可爱,又可笑,便说:“孩子,不要太急了,我先给你讲个墨池的故事吧!那是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张芝的人,他为了练好字,天天在自家门前的池塘边,蘸着池水研墨练字,从太阳出来,一直练到太阳落山,字写完后,就在池塘里洗涮笔砚,日长月久,洗出的墨汁把整个池塘都染黑了,后来,他的字越练越好,写的草书笔势活泼流畅,富于变化,大家都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一边听着卫夫人讲述张芝的故事,一边心里在想:张芝为了练好字,洗笔砚的水竟把池塘都染黑了,他下的工夫多么大啊!要是自己也像张芝那样刻苦,一定能把字练好。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的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的眼界与胸怀,“万岁枯藤”的劲道与力度。纵观历史,细分书法史,上官皖儿认为,张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界的“书圣”。】

另外,张芝还是一位制笔专家,像张芝这样造诣全面的书法巨匠,在整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

王羲之中年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的,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张芝季弟张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尤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羲之与卫夫人教授的“三堂课”,淮君认为,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gr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