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让生活美好故事
读书笔记丨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中华帝国的“以孝治天下”

读书笔记丨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中华帝国的“以孝治天下”

作者: 正言锋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22:52 被阅读48次

1524年8月14日,也就是嘉靖三年的七月五日,年仅15岁的皇帝正式发动“大礼议”,提出“应对自己的生父行怎样的礼仪——是尊为皇考,还是皇叔考?”

随着这几年曾掀起过的一阵“明史热”,这段故事反复见于不同的史籍和影视作品中,但在阅读《哈佛中国史》第五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时,有一个观点是在之前阅读其它史料中所未见的。

据《哈佛中国史》记载:在嘉靖朝的“大礼议”中,王阳明避免直接表态,但他对皇帝的所作所为未尝不怀有几分同情,故视之为纯孝至情的流露,而在他看来,孝是道德行为的真正基础。反对嘉靖帝的人奉宋代理学家为圭臬,处处以典为范,而支持嘉靖帝的人则认为正确的道德行为依靠的是理论上的直觉。嘉靖帝欲尊生父为皇考在礼制上站不住脚,但正因如此,此举成了这个国家最高权威的首次公开声明——个人能够在典章制度的范围之外获得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自主性。王阳明关于良知为心之本体的哲学不再是袖手论道,而获得了政治立足点。但使嘉靖帝在“大礼议”中获胜的并非王阳明的理论立场,而是其支持者在朝堂上掌握的主导权。

不惟嘉靖皇帝把“孝”作为自己的道德自主和行为基础,纵观中华帝国史上除了秦帝国的历朝历代无一不标榜自己是“以孝治天下”的典范——汉代皇帝的谥号均为“孝某皇帝”;唐代皇帝的谥号比汉代要长,但最后几个字一般都是“某孝皇帝”,只有两位皇帝特殊一点,谥的是“孝某皇帝”;宋、明两代皇帝的谥号比唐代皇帝谥号的字数又有所增加,但其谥号的最后四个字分别是“某孝皇帝”和“孝某皇帝”;就连以异族入主中华的元、清两代,在其正式定鼎中原之后的谥号中也分别加入了“孝”字。

“百善孝为先”,不仅仅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而且平头百姓家也同样喜欢“以孝治家”。仅就“孝治”而言,帝国从上至下确实做到了“家国一体”。“孝治”在国家统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则是“敬天法祖”,对贤明皇帝的认定标准就是能够坚持“祖宗成法”。就是在一代一代皇帝“敬天法祖”——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即便有敢于突破“祖宗成法”的,也决不敢堂而皇之地标榜——之下,中华帝国的帝制结构渐趋稳定,也渐趋保守,即便有那么一两位想要突破“祖宗成法”、锐意变革的皇帝,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变革包装为是恢复“祖宗成法”,即把之前“错误”的做法恢复到先祖制定的正确道路上来。因此,当王安石在变法中喊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时,整个帝国为之振动,这在中华帝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包括之前同样让人瞠目的王莽改制、之后轰轰烈烈的张居正变法以及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无一不是“托古改制”。

写到这里终于点到文章的标题了,去年在摘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时录下的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一段文字,可以为中华帝国的这一状况进行更加宏观层面的概括和论述——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丨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中华帝国的“以孝治天下”

    1524年8月14日,也就是嘉靖三年的七月五日,年仅15岁的皇帝正式发动“大礼议”,提出“应对自己的生父行怎样的礼...

  • 究竟什么才是“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帝王更以“孝”而治天下,下面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写法,上面是一个老人...

  • 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孝是德之本,是天之经也。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孝,也是中华传统...

  • 说起孝,国人都不陌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提倡的就是“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心却已不古...

  • 所谓无为而治

    用道的观点来看待名利,天下的君主便是恰当的。以道的观点来看待职分,那君臣的道义便会明确,用道的观点看待能力,天下的...

  • 《论语别裁》10|孝的层级

    中国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尤其儒家更讲孝道,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

  • 《孝经·孝治章第八》第五

    朋友们好!今天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最后一部分。“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这是一个总结语。圣明的天子,以孝治...

  • 《二十四愚孝》(16)

    《二十四愚孝》(16)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感动天,董永娶仙”,大概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

  • 《二十四愚孝》(24)

    《二十四愚孝》(24)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感动天,董永娶仙”,大概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由...

  • 《二十四愚孝》(17)

    《二十四愚孝》(17)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感动天,董永娶仙”,大概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由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丨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中华帝国的“以孝治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g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