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叶沐溪,MD, MPH;普科“生物医药”版特邀撰稿人
2017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于JAMA发表了最新的研究结果,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的标准,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1]。也就是说全国约有3.88亿糖尿病前期人群,形势非常严峻。
糖尿病的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本文只针对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 35~40 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以前我们国家做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都不会用 ADA 2010年的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诊断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ADA 2010 的标准 HbA1c 比以前的标准低0.5mmol/l,因为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这小小的0.5会给我国的医保带来巨大的负担。直到近几年,ADA 2010的标准才慢慢被临床指南采纳。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吗?
临床上因糖尿病本身引起的死亡并不多见,因为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才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祸首。以前老师给我们举过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他说糖尿病特别像用高压锅炖的一锅肉汤,时间久了里面就全是细菌,还会腐蚀锅的内壁。临床上因糖尿病本身引起的死亡并不多见,由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祸首。其中,在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等众多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2]。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发生的风险[3]。
糖尿病患者有必要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吗?
是的,糖尿病确诊时及以后,至少应每年评估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
评估的内容包括:心血管病现病史及既往史、年龄、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肾脏损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心房颤动(可导致卒中)。
静息时的心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筛查价值有限,对大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来评估心脑血管病变情况。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3]。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压常与肾脏损害加重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通常是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的表现,高血压也可出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每年还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TC、TG、LDL-C、HDL-C),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根据疗效评估的需求,应增加血脂检测的次数。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是糖尿病教育!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都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结构包括控制总热餐、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胆同醇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等食物。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控制酒精、限制食盐、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心理健康、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等[4]。
糖尿病病人一般都会查胰岛功能(这个检查耗时比较长,需要在医院待一早晨)。有一些病人属于单纯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相当于前期胰岛细胞过度透支,现在已经没办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来降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初期的病人,如果属于这种单纯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且程度不深的话,通过适当的中药或西药治疗,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胰岛功能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所以体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很重要的。
最后提醒大家市面上销售的所谓”降糖的保健品”。很多这类保健品主要成分大都是蛋白质,对降糖并没有用。需谨慎购买。
配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表7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Source: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308/156294579.shtm审稿及推荐:Jiayi Wang-公共卫生硕士;普科“生物医药-流行病学版”版主。
投稿、提问、或想联系撰稿人讨论,欢迎发邮件至:pukekepu@yahoo.com
本账户下发表的所有文章均为 “普科工作室" 原创文章!
“普科工作室”是一个“你可以放心推荐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的科普平台”。
由旅美青年学者打造,团队核心成员及所有受邀撰稿人皆为相关专业高等学历学者,并发表过专业论文著述。
所有稿件均经过同行评议及推荐。
欢迎关注“普科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你看得懂又信得过的良心科普。
本文参考文献:
[1]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 JAMA, 2017, 317(24):2515-2523. DOI: 10.1001/jama.2017.7596.
[2]https://www.idf.org/news/161:idf-launches-the-taking-diabetes-to-heart-report.html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4]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