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门下比较有名的弟子之一。“吾日三省吾身”,可能是他在《论语》之中比较出名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思考,人人都要的。像曾子这种“三省”,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习……等等,只是曾子他自己的方向,三省,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方法。是主观的,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对于性格,以及资质等方面,如曾参这样的,可以去试一试,“三省”。嘀嘀咕咕。
嘀嘀咕咕,是一个形容词,没有贬义。这种习惯,跟人的性格有关。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摘自《论语·泰伯8.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曾子对自己身体的态度,很小心,因为身体是父母给的嘛。
道理是一样的。孟子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出自《孟子·离娄上》)孝这件事儿,是最重要的。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这(既:孝顺)很重要,是世间第一大事儿。道理是一样的。其它的都可以往后放,孝,是“仁之本也”。道理是一样的。
人一旦找到了仁,他第一件事儿就是侍奉好自己的亲人;因为这是体现一个人‘持仁’的最基本的表现,他(既:事亲)作为一种现象,是人考察人是否持仁的最基本现象之一。如果你对自己父母都不好,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我都认为你还没找到仁。道理是一样的。孝,该是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摘自《孟子·离娄下》)孝,真正的孝,是由仁义行的。这里孟子举了个例子,很巧,也跟曾子有关。“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徹,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徹,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曾子养曾皙,曾皙是曾子的父亲。曾子养曾皙,孟子说,是叫做:“养志”,这个‘志’,是曾子自己的道,和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同出一辙。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孟子自己的“志”,所谓:人各有志,实际上就是:人各有道。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15.40》)正此谓也。道理是一样的。曾子有曾子的‘道’,孟子有孟子的‘道’。但二者的共同点,皆为: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也。
道理是一样的了。这就叫:“养志”,和“养吾浩然之气”了。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这一去一回,就构成了整个儿人生。所谓“尽天命”,正此谓也罢。
道理是同样的。曾元养曾子,那就是行仁义了,所谓“养口体者也”。不要小瞧这养口体者也,我可能都做不到呢。一样的。曾子是这种性格,谨慎,恭敬。善守。孝道的精髓,实际上也在一个‘守’字上。当然,‘守’,乃众道之本,孝,亦也是众道之本矣;道理是一样地。
所谓:“百善孝为先”,有此谓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守身,守之本也。”(出自《孟子·离娄上》)可见,曾子之道,曾子的选择,以曾子的资质,以及曾子所代表的,实际上就是儒家的基本。乃‘由仁义行’的最基础的现象,孝道了。道理是一样的。这是曾子所代表的。曾子善守。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出自《孟子·离娄下》)曾子居住在武城,有越寇来了,人说:“寇来了,怎么还不走啊”,曾子说:“我走后不要让别人借住在我这里,破坏那些树木”。曾子,很厉害。善守,有德之人。曾子代表的,是儒家最基础的东西,既:孝道了。
1.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出自《论语·先进11.18》)这个“参也鲁”的当事人,一般就指曾子。鲁,可以解释为:迟钝的意思。《论语》说,曾参迟钝,“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己念叨三次,神神叨叨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出自《论语·公冶长5.20》)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听到这种情况,说:“思考两次,就行了”。所以,像曾子这样“三省”,如果你已经修养到更高的境界,或者你觉得自己还不算迟钝的话,那你大可不必这样……但曾子的守身是对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身,乃众道之源矣。----作者:退休的魔法師 庚子年 正月初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