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
论语心说|学而篇1.8

论语心说|学而篇1.8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2-07 17:33 被阅读0次
    《论语心说|学而篇1.8》----作者:退休的魔法師 庚子年 正月十四 于自家中作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从学而1.1至学而1.8记录的孔子言谈均是很落地的话,是最务实最诚恳的道理。特别是学而篇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与学而篇1.8过则勿惮改。”两句,着实令我感到心酸和泪目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过则勿惮改,这是多么诚恳而又紧实的教诲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好人……没有什么比这做一个好人更重要地了

    过则勿惮改,是要告诉我们:人不要害怕自己的错误不要将错就错苦海無边回头是岸!告诉我们要诚这是最大的勇气诚实,是最大的勇气。

    诚实,是光明。除此以外,则是黑暗。就像我说的人只有两条路……那样。

    人只有两条路,一条光明,一条黑暗。原地不动,原地转圈……等,不算上路。人只有两条路。有了错,人不怕犯错。你可以犯很多错……但是你一定要知错能改。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个’,就是人心中的光明

    有些人犯了错,不改,执迷不悟,将错就错,遮遮掩掩,甚至强词夺理、颠倒黑白,越陷越深……这样的人,是因为他心中的光明本就相对弱相对小既像我说的:“看到光的人寻找光看不到光的人迴避光。”(出自《格雾与格山》)一样,人的气质天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天生德性相对厚一些,气质自然显得偏清。有些人德相对薄一些……气质显得就浊。所以,你让一个几乎看不见光的人去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很难的。因为:一、他没有这样的勇气,他也很难有这样的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二、看不见光的人会极力的迴避光这种行为方式就像我在极力的推荐推崇孔孟一样

    人,总是会推荐自己擅长的东西,和经验。正所谓吃过葡萄的人赞美推荐葡萄吃不到葡萄的人诋毁排斥葡萄道理是一样的。人总是会避轻就重,或者避重就轻。轻,重虽然是主观的,但光明和黑暗也同样是客观的

    孰轻,孰重,还得自己看着办。道理是一样的。大多数人……大多数人都像是在原地不动,或者:原地打转的人。有时看见光明,有时看见黑暗……好似跑马灯,晃来晃去,也没见他挪几步。这种人往往很纠结,活的。在善与恶之间,光明与黑暗之间游离不定。大多数人是这样地。有天生的魔鬼,有后天坚定的魔鬼,有做过一两件坏事儿,但还徘徊在良心,和魔鬼之间游离,踯躅的……都有。

    天生的魔鬼,那谁也没办法。坚定的魔鬼,希望能知返。但那不是劝的事儿。

    游离的,善心未泯的,实际上你的德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德性天生比较弱薄的给他的容错率会很低故天生德性弱薄地会堕落地非常非常快。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为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实际上这句话反过来说正合适因为善莫大焉所以才能知错改错

    道理是一样的。怎么形容呢,好比你心中有一个像太阳那么大的光团,那是你的德性。另外一个人心中,只有一根火柴。当然,这个“火柴”,也是太阳。

    你们俩一起朝着黑暗走,走,走,走,走了“十公里”罢,比喻。

    我们假设说你们俩都朝着黑暗走了十公里。这时你发现,你周围还有亮,“太阳”几乎没有动位置。你发现你周围还很亮,虽然你朝着黑暗走,但由于你德性相对大,它(既:就是消失不了。你怎么造,你再朝着黑暗走十公里,我们假设说你再走十公里,它还是这么亮。这就像,你早上九点多,从天津开车去北京,到北京,可能十点多,也可能十一点多……你走了两百多公里你发现还是白天一样。而有些人,和你同样朝着黑暗走十公里,我们假设他也走了十公里。可是他心里的光明,就那一根火柴。

    等他回头的时候,其实不用等回头,他刚走几百米周围就几乎全黑了。这就叫:德性,相对薄了。道理是一样的。德性相对薄地人,这种人呢,我们讲:(既,德性相对薄地人……天生容错率会很低。也即是说,他只要朝着黑暗走理论上他既很难回头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除非这种人一生都不会遭遇令他癫狂和堕落的事不然他成为坚定魔鬼的可能性会很高道理是一样的。这套理论,属于儒学思想地发明,是宋儒朱子理学的核心概括了。道理是一样的。这套理论就叫气质说。而知错能改的,和浪子回头里面,回了头的浪子们,皆是因为:他们天生德性相对厚而光明了。道理是一样的。

    德厚则气清。----作者:退休的魔法師 庚子年 正月十四 于家中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说|学而篇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xv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