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68 诸侯讨卫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68 诸侯讨卫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23:2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崔杼弑君的一个副产品,就是晋庄平公终于实现了其父晋悼公的遗愿,将流亡齐国十二年的卫献公一行迎回了卫国,并暂时先安置在两次会盟伐齐的基地夷仪。当初卫国孙、宁两家驱逐卫献公时(前559),晋悼公曾极为不满地评价说 “不亦甚乎”,不过当时执政的荀偃感到争霸战争压力巨大,希望暂时冷处理:

……晋侯问卫故于中行献子,对曰:“不如因而定之。卫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诸侯……(左传.襄公十四年)

到了崔杼弑君和第二次 “夷仪之役”(前548)后,晋庄平公终于通过外交手段要求将长期寄居在齐国郲邑的卫献公政权迁回卫国的夷仪:

……晋侯使魏舒、宛没逆卫侯,将使卫与之夷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不过晋侯的本意仅仅是希望使得卫献公政权在夷仪一地成为一个半独立的附庸政权。因为夷仪本是齐国领土,后被晋国通过 “平阴之役” 夺取,现在将此地交给卫国,则相当于扩张了卫国领土,那么提出将其用来安置卫献公政权也就顺理成章了。

卫国疆域以及主要城邑位置

如图,卫国自从一度被赤狄攻灭(前660)之后放弃了原有朝歌附近的领土(紫色圈内),逐渐东迁至今濮阳的帝丘附近,境内主要的城邑还有孙氏封地戚以及宁氏封地蒲等(红色圈内)。夷仪(上方红圈)原为齐国安置同时被攻灭的邢国之地,后卫一度兼并邢国,之后夷仪又被齐国夺回。至迟于 “平阴之役” (前555)后夷仪为晋所有,现交给卫国。不过夷仪距离卫国位于黄河与济水之间的核心区域已经较远,理论上不至于直接与在位的子叔氏卫侯产生直接竞争。

然而拥有了夷仪的卫献公并不安分,决心复位返回帝丘,于是派遣其以贤明有信著称的弟弟公子鱄(子鲜)与卫国次卿宁喜(悼子)结盟,并承诺 “政由宁氏,祭则寡人”。于是宁喜、右宰榖等驱逐冢宰孙氏,并弑杀统治了卫国十二年的公孙剽(卫殇公)及太子角。

卫献公顺利复位后,孙氏以其采邑戚投靠晋国成为了独立附庸,于是卫献公派原先齐后庄公曾经信赖的勇士之一殖绰率兵讨伐戚邑,并给与协助戍守的晋人以杀伤:

……卫人侵戚东鄙,孙氏愬于晋,晋戍茅氏。殖绰伐茅氏,杀晋戍三百人。孙蒯追之……败之圉。雍鉏获殖绰。复愬于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国本来就对卫献公擅自复辟返回帝丘以及宁喜等人公然弑君表示不满,现在卫侯又武力攻打已经投靠晋国的孙氏,更是直接损害了己方利益。于是派出卿大夫聘问各个诸侯,准备集结兵力讨伐卫国:

……晋人为孙氏故,召诸侯,将以讨卫也。夏,中行穆子来聘,召公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于是当年夏六月,鲁襄公参与了刚刚接替病故的范宣子执政的晋正卿赵武主持的又一次 “澶渊之会”(前548),与晋、宋、郑、曹等国联合出面声讨卫国,割占了卫国西部懿氏的六十邑给孙氏作为补偿,并将与会的卫献公以及宁喜、北宫遗等逮捕,先后关押于晋国。为此齐、郑等国国君和重臣不得不纷纷前往晋国斡旋,才勉强以一定代价将卫国君臣释放。

这次 “澶渊之会” 虽然涉及武力割占卫国土地的行动,不过晋国安排鲁侯出面意在向卫侯示意此仅为 “冠带之会”,借此诱捕其手下的诸卿,并强迫卫侯前往晋国。因此会议本身并不需要出动多少兵力,也不涉及军事动员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68 诸侯讨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v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