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苗竹枝词》摘抄到此,却是有趣。不得不说,舒位做官虽不得志,行文能编撰成书,让诸君品鉴有文,也是有心。
既如此,某人的笔记存货,也就这么多了。摘抄猓猡竹枝词四首。
猓猡一首
蜀道曾挥济火戈,部民四十八罗罗。
阿谁赐得银鸠杖,谢表签名曲似蝌。
猓猡本卢鹿,而误为今称。汉时有济火者,从武侯破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即安氏远祖。千余年世长其土,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最贵者曰“更苴”,不名不拜,赐镂银鸠杖,凡有大事取决焉。次则慕魁、勺魁,以至黑乍,皆有职守,亦有文字,类蒙古书。
姜赧胡侃:说起诸葛孔明,西南各族多少有些牵扯。当年,武侯南征,七擒孟获,助力蜀国的蛮族实则不少。舒位将猓猡归于黔苗,实则有所误解。济火是水西彝族远祖酋长,彝名“妥阿哲”。罗甸国亦位罗甸鬼国。古代,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水西。罗甸鬼国在水西,其酋长为水西安氏。旗下分四十八部,某人曾在他处讲述一二。由此,猓猡实为彝族部落,不是苗族分支。
猓猡二首
锦缎招魂野色宽,精夫红葬骨难寒。
未妨月没教星替,梅额新加耐德官。
其酋死,则以锦缎裹尸,焚於野。子幼不能嗣,则妻为女官。耐德,猓猡言妻也。其俗妇人用青布缠首,多带银,梅花贴额。精夫,见《后汉书》。
姜赧胡侃:猓猡的酋长过世,族人会用锦锻裹着尸体,在野外焚烧。如今,彝族传统中却极少见到火葬,此俗可见是贵族酋长独享的丧葬制度。若酋长的子嗣年幼,则由其正妻掌权。此俗,多少留下了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猓猡的妇女,用青色的布料裹着头,身上大多带着银饰,用梅花贴在额头上,成梅花妆。某人与彝族同胞接触不多,未尝见过。不过,额头上贴梅花,却是有出处的。
《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南宋朝武帝刘裕,膝下一女刘兴弟,封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公主卧在含章殿殿檐下,忽然一阵暖风吹过,几片梅花落在公主额头,花成五片,挥之不去。三日后,才洗落下来,却留下了梅花印。宫女们见了,都觉得公主的梅花印奇异又美丽动人,都效仿起来。此后,梅花妆便从宫中传入民间,流传至今。寿阳公主,也成为了正月的花神。某人不知,彝族的梅花妆,是否与此有关。
不过,正月雪落,佳人缓行,额上梅花,彝女一笑,美煞人呦。
某人在《苗族之竹枝词四》,提到过殷淑妃与南宋孝武帝刘骏之间通替棺的故事。不得不说,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政治上虽影响有限,在民俗上却是建树颇多。
精夫一词,不需多言。引用一段:精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对酋长的称谓。《后汉书·南蛮传》:“名渠帅曰精夫。”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邑里》:“西南夷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
猓猡三首
断头掉尾水西城,罗鬼关山行重行。
鸟蛮鬼大白蛮小,鬼方黑白太分明。
猓猡有黑白二种,黑者为大姓,又曰“乌蛮”。白曰“白蛮”。俗皆尚鬼,亦称“罗鬼”,好畜骏马,善驰骤击刺,其兵为诸苗冠。谚曰:“水西罗鬼,断头掉尾。”
姜赧胡侃:此条目,某人不甚认可。唐朝时,安南(今越南河内)经略使樊绰,著有《蛮书》一本,也称为《云南志》。其卷四记载:“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爨(cuàn)古代姓氏,为古彝族在贵州云南越南等地区酋长集团。后被隋唐逐步瓦解,豪强大姓称为“乌蛮”,分散小姓称为“白蛮”。此外,乌蛮和白蛮,当时所处地域,西南各族杂居,相互通婚融合,亦不是指单一的彝族或者白族。
舒位提到,“罗鬼”喜欢养骏马,又善于骑兵作战,是“苗家各部”中最为厉害的。虽有误,却也说明古彝族能够建立广阔数千里,甚至直达越南的土司王国,有其“彪悍善战”的一面。
猓猡四首
红泥坡下白罗罗,下姓相逢唤阿和。
一带青山横作黛,春风吹遍采茶歌。
白为下姓,居普定者,曰“阿和”,多以贩茶为业。
姜赧胡侃:普定在贵州安顺,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白族等生活于此。普定茶叶自古有名,此处的苗白族人贩茶为生,不足为奇。诸君若是有意,普定的朵贝茶在明代就是皇家贡茶,可品尝一二。
PS:之前的读书笔记,本篇为最后库存了。咕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