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书最近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征文:“新爸五年计划”。小明发来邀请的时候本想拒绝,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更还是一个单身狗呢,当爸爸短期内都不可能实现了。
但,想到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也成为一名爸爸,我会怎样做呢,我又有些话想说。
去年的时候,有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朋友圈里刷屏,作者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小姑娘。因为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让其经常加班、出差,陪孩子的时间极少。
日记中,小姑娘“控诉”了爸爸的种种“不是”,她说自己甚至冲爸爸喊道:“要见你一面都这么难吗?”
日记的最后一句,“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又不知戳中了多少初为人父、为生活奋斗而忘了陪伴孩子的家长。
简书CEO林立也写了一篇他关于五年计划的感想,充满了无奈与伤感。
我想 每天陪孩子吃晚饭
我想 每晚给孩子讲故事
我想 这大概是奢望
-2-
上周刚考完试,定了昨天的火车票回家。坐在我前面的是一位20多岁的男青年,应该是出差的原因,一上车就打开笔记本在办公,过了一会儿,他的手机响起,是微信视频的提示音。
因为还没带上耳机,视频那边穿来一声稚嫩的童声:“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透过座椅缝隙,我看见屏幕上闪现一位可爱的小男孩,手里还拿着一把玩具手枪。
“爸爸一会儿就到家了,你有没有想吃的零食啊,爸爸买给你。”
之后的对话因为男青年带上耳机便没有再听到,但是突然就感慨幸亏现在科技发达,视频通话已经成为日常,至少因为微信,让原本缺失的父爱能有一点弥补。
或许当自己成为父亲的那一天,为了生存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至少,我希望能每晚用视频通话的方式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3-
我喜欢看一些家书类的书籍,看龙应台和儿子所写的《亲爱的安德烈》,我发现,原来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不是只有打骂,和父爱不同的是,母爱总是多了一些感性与温柔。
和警察爸爸一样,因为工作的关系,龙应台很少有机会陪伴安德烈,她说:"失去小男孩安安(安德烈的小名)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她尝试用写作的方式重新进入孩子的世界。
如果说《亲爱的安德烈》让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亲,那么《傅雷家书》则让我看到了一位充满理性与智慧,同时又充满了暴力的父亲。
坦白来讲,我并不是很喜欢《傅雷家书》,我总担心,如果我是傅聪,我会承受不住一次次的暴打,更承受不住小时候那一次,因为犯错“你”将“我”绑在自家大门口上被过往邻居羞辱的经历。
长大后,“我”怕早晨洗漱的时候,看到脸上那道伤疤,不自觉地想起儿时因为淘气“你”竟将蚊香盘甩在‘我’鼻梁上时面目的狰狞。
-4-
我不喜欢《傅雷家书》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太像我的父亲,当然,在学识上老爸跟傅雷没有可比性,但暴躁的脾气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
小时候因为《家有儿女》的大火,刘星和夏东海的父子关系让我好生羡慕,其中有一集,夏东海为了拉近和刘星的关系主动和他“称兄道弟”。
估计是被电视洗脑了,那时候我也在老爸的身上试了同样的方法,当我冲着老爸喊了一声:“兄弟”时,换来的不是心与心的沟通,而是又一次的暴打。
有人把《傅雷家书》称为傅雷的忏悔之作,现在我再和老爸说起那件往事时,他也只会用憨笑掩盖曾经的不是。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说得非常好:“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还请女儿(儿子)原谅。”
我当然会原谅我的父亲,因为我除了记得被打的那些经历,我还记得冬天那个把我冰凉的脚放在自己肚皮上暖热的你,我还记得那个为了给我更好生活在外辛苦打拼的你。
正如你会接受我这个并不是很争气的孩子,我也会原谅你的初为人父时犯下的过错。
但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有孩子了,从我这辈开始,我能和他“称兄道弟”,我能成为他儿时最大的依靠;当他有心事的时候他愿意和我说;有苦恼的时候他愿意向我倾诉;拿不定注意的时候他愿意来找我这个爸爸。
1919年,鲁迅先生写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虽然近100年过去了,但他所核心表达的“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的思想绝不会过时。
在过去,一个家族的教育或许只能靠代代相传,而现在,我希望在我成为父亲之前能多读一点相关的书籍,以此来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因为我是他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我是用时间酿酒
简书签约作者,专注个人成长、时间管理类文章分享。写点身边的人和事,分享点有限的经验,愿你我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统一联系经纪人:南方有路,微信:wwwjjn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