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星光简道哲思
只有参透生死祸福  方能达悟超越轮回

只有参透生死祸福  方能达悟超越轮回

作者: 覚明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19:08 被阅读0次
超越生死轮回

生命原本是一个五蕴皆空、无苦无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且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存在。

然而一旦有了承载这个生命的躯壳,祸福相依生死轮回便应体而生。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云: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阳明先生告诉世人之所以有“生死祸福”的念头,皆由承载我之生命的身体带来,因此不容易去掉。倘若一旦参透看破且放下,那颗原本了无牵挂的如来真心便向死而生,这即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真谛。

生命诞生是伴随着“哭”而来,“哭”即是“苦啊…苦啊…苦啊…”的开始,故众生大都是宁愿苟且偷生,也不愿身体消亡。

贪生怕死趋利避害:便成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源泉与驱动力!

人生本是由“心”制造并演绎的一场幻觉梦境。倘若能在身体消失之前参透生死祸福,相依相伴,向生而死,向死而生!便是迈向了开悟和超越轮回之路。

《心经》: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我们知晓了生命本无生和死,就应无惧生和死。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倘要达至超越生死轮回就必然树立坚定的“超越生死轮回”信念。

当人遇到生死祸福,并且能参破它。你会发现,其实的一切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从生死祸福的角度看向生命,就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因为生命本无常,如果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死祸福的理解越早,就能越早放下对死亡祸福的恐惧与贪婪,那生命质量就会完全不一样。

儒释道三家从生命的意义上讲是合而为一的关系。

佛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意为:“释迦牟尼佛是因为要告诉世人如何解决生死祸福这一件大事,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世界所有的学问,其中有个问题最大,就是生死祸福。生命怎么来的?如何面对死亡?

研究生死祸福问题,其实就是佛法的精神。

我们要参透祸福,明了人生就是在祸福相依、矛盾互存状态下生活的,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存在。一旦参透了祸福就会平静淡然的活在当下。

我们更无须害怕死亡,因为生死本为一。生命在不断‘死亡’的同时,其实也在不断地‘重生’!当死亡真正来临时,便会如庄子所言: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倘若用佛的观点:祸福相依、生命轮回只是心念意识的流动,亦可理解为能量流动的状态。

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一切,接纳和转化生命中发生的所有,终至放下祸福、生死、轮回等等一切名相,回归那永恒自性清净的存在。

相关文章

  • 只有参透生死祸福  方能达悟超越轮回

    生命原本是一个五蕴皆空、无苦无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且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佛曰

    轮回 佛道 命运 看淡了生死 参透了佛道 ...

  • 生死轮回悟

    关于生死,我有自己的想法。 很小的时候,就从书中得知死和活的概念,但是就像是看图画一样,是远观的,只是感叹唏嘘而已...

  • 无我的精神

    信佛多年,我终于悟透了一个逻辑道理,就是要想解脱生死,超越轮回,就要舍弃自己!这个概念在佛教的义理中叫做断除我执。...

  • 不离•不弃

    挚爱 超越时空,睥睨生死 与君轮回千百年,相依相偎

  • 蜕变

    参生死,悟轮回,破岁月,动乾坤 心中所想,命运所归

  • 参透生死

    实际上,不只作家,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你闭上眼睛,看不见世界上许许多多需要你去帮助的人,仅仅是陶醉在自己一点小小的...

  • 参透生死

    每天起早诵经,念佛,打坐 我想参透生死 一盆百合插在佛前,笑地虚伪又真实 它们不知道明天的命运 我每天坐在佛前,却...

  • 生死簿上把名销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这八个字参透了就能超越生死。怎样才能长生不死,生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想这个问题...

  • 参透生死玄机

    生死问题是人生中最大的问题。 可以说,一个人从出世那天起就面临着“生老病死”这一问题,随着岁月的逝去,我们会长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有参透生死祸福  方能达悟超越轮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zj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