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读书之人,必会经历从不做读书笔记,到开始做读书笔记,再到精益求精做笔记的过程。但你知道自己到底处于读书笔记的第几重境界吗?读完下文,开始对号入座,一切修炼吧!
第一重:只读书、不做笔记(一切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都是只读书,不做笔记。但渐渐发现读的书都忘掉了,我目前能列出我读过的书单,有些内容很难再回忆起来,除非再读一遍。这恰恰说明只靠潜意识和被动接受能达到的理解和记忆显然是有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地咀嚼和自主加工后,书上的信息才会真正变成属于我们的知识。其实在这个境界的很多人不做读书笔记的原因无非分为两个:不知道怎么做笔记的方法,觉得浪费时间就不愿意做读书笔记。
第二重:只做简单标识类笔记(横线、波浪线、五角星、三角形,你还会什么?)
恭喜你,进入这一境界,你已经不是读书的流氓了!但很可惜,这重境界的你也只会简单的做一些标识类符号,比如三角形表示一般重要,五角星表示非常重要,空心圆表示有待解决等等。标记的标识符号大体就七八类,毕竟多了就毕竟乱,复习回顾的时候也不好总结。可能,你做的会更好一点,比如再加上一些颜色,让自己的笔记边的花花绿绿,黄色表示一般重要,红色表示非常重要。
读书笔记的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开始做机械性摘抄类笔记(笔记抄抄抄,我们的小绝招)
抄书,这个行为不是你的错,因为自古就有抄书的习惯,那起源于活字印刷还没发明的时代,书籍的传播必须要人工抄书。但,请注意,我们现在是信息时代。在这重境界的读者还是坚持抄书的传统,谁让小时候老师动不动就罚抄书200遍呢。往往都是把原文重要的精彩段落、精辟论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录下来,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后查检。甚至有强迫症的童鞋还在摘录后认真核对,注意与原文相符,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与原文一样,很怕把作者的原意弄错。当然,对一些基本信息更是少不了备注的,比如书名或刊名、著者,甚至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等,为了方便时可查考原书。
第四重:开始写读后感或书评(已经有了独立修行的基础了)
读后感是什么?难道和读书笔记不一样吗?
读后感是指读完一本书后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通过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是对一本书的感想、思考,一般是在看了本书后的启发。而读书笔记是指读书过程中为了积累所作的记录,包括摘抄好的词句,做评点,为自己更好理解所读书本内容的一种手段。除了标识、摘录、也可以有你对书籍的理解、读过之后的感想、受到的启发教育等。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在于:读后感一般对整本书都有所了解,观察起来更全面,视野更宽阔。而读书笔记则对于某一方面的更了解详细,可以随时记下所思所想。通俗来讲,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读书笔记包含读后感)。
为什么这是第四重境界呢?因为一个关键的要素:独立的观点。读完一本书,你不可能全文抄录书中的内容,必然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读书后将其表达出来,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这一个“独立的观点”,让你从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读者。
第五重:运用多种工具,将读书笔记更体系化(读书笔记的进阶期,我刚迈入这重境界)
现在是碎片化时代,各种平台都在强调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输入等等,为什么你还会选择读书?因为读书更系统,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读完书获得的收益远超过同等字数或同等时间的碎片化阅读。
同样,读书笔记的第五重也是要将读书笔记成系统化、体系化,而不只是零零碎碎的写几篇或几十篇读后感、文章就完事了,那样的读书笔记对你的确有一定的提升度,但仍然还能再提高。
怎么让读书笔记更体系化呢?答:运用工具。现在有很多APP、软件都可以实现高效的读书笔记输出,比如思维导图、PPT等等,都是很通用、成熟的形式。借用工具,就可以让你的读书笔记过程更加高效,对书籍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当然,这是要花时间的。
运用思维导图和PPT做读书笔记第六重:你的读书笔记,成为别人的阅读素材(你在桥上看风景,却不经意间成了别人的风景)
这是我能想到的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了,你的读书笔记是别人要学习、要吸收、要消化的素材,比如一篇很干货的碎片化阅读材料,比如一个蕴含丰富情感的鸡汤文。好的读书笔记能让读书生活更加充实,还能提高找书、读书和活用的水平,让读书生活更加愉快,而且还能传递给更多人,带给更多人以正能量。
写读书笔记以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自己的思想就会变得更有深度,有深度的思想自然会更容易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有深度的文章就成了别人眼里的鸡汤或干货文章。
就好比我写的这篇文章,如果读到这,你觉得有点意思,对你有一点点启发,那多多少少,我也算是你眼中的风景了。
我是爱读书的高博士,谢谢你阅读我的文章!
全文撰写时长:60分钟往期人气文章:
网友评论
以后,要第四个阶段。
谢谢您的分享
过往的岁月里着实浪费得太多,很多精彩的书籍当时看到,被感动,被震撼,唯独木没有写下片言碎语的感悟,错过了好多精彩和成长的痕迹。终于找到一点阅读的方向,谢谢高博士,得之我幸,希望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