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简友广场散文
安心源 | 解明其故,焕然冰释

安心源 | 解明其故,焕然冰释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6:55 被阅读88次

“然苟解明其故,自能焕然冰释矣。”

面对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这个箴言,我相信,许多人都会认为是化解误会消除隔阂的方法论。是的,只要解释清楚原因、阐明缘故,误会、隔阂等一般都会像冰遇热一样获得消融。

但我却以为,这样一个教育家的箴言,或者作为教育箴言,还是有其深意的,也就是其读书做学问的价值

读书做学问,每遇到重点难点疑惑问题,能够做到“解明其故”,当然会是“焕然冰释”的境界,也就是人所欣慰的豁然开朗。然而,最为关键的却是这其中的“故”是什么。我以为,这个“故”最在事物存在与发展的逻辑(规律),以及理论上表达其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也就是客观逻辑与主观逻辑两个方面的统一。读书做学问,若是不能“解明”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理论上阐述事物存在与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是不能真正做到或实现“焕然冰释”的。尤其在日常的读书中,唯有“解明”了著作者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才能实实在在地实现对一部著作的“焕然冰释”

南开大学校园风景

我们再看“焕然冰释”的来源。应该讲,它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第15章的,即:“涣兮其若释。”

《道德经》第15章主要是对体道之士容态与心境的描写,特别是人格修养的精神风貌。辩证地看,则是“以士说道”,综观其则是强调“道”与“士”的融合为一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涣兮其若释”正是形容体道之士的“融和可亲”之样貌。以现代性思之,学生、学者、学人与学问“融和”为一者,不是最为谦和儒雅、可敬可亲吗?

由之,我们再看“焕然冰释”,就是一种卓绝地非同凡响了,是为人与学问融为一体的最高境界。

“解明其故”的要害在于客观规律与主观思维的统一,“焕然冰释”的关键在于人与学问的一体化。如是,我们才能称自己真正理解和把握了张伯苓先生这个言简意赅箴言的义涵。

相关文章

  • 安心源 | 解明其故,焕然冰释

    “然苟解明其故,自能焕然冰释矣。” 面对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这个箴言,我相信,许多人都会认为是化解误会、消除隔阂的...

  • 13、冰释焕然

    生活不是僵化的公式,总会有点变化给你看。程伟男已渐渐习惯了杂志社的平淡和一字一板,突然有女皇般地训导时,她有些不适...

  • 焕然冰释又如何?

    文 ‖ 清扬 我在郑州读书的时候,父亲有时会写一封二封的信来。他过问我的学习的比较少,常常是要求我出门在外,凡事多...

  • 千古遗恨问苍穹——袁崇焕藏头诗

    袁安高卧皇恩隆,崇文厚德建奇功。 焕然冰释藏杀机,千古遗恨问苍穹。

  • 解故

    解故 文/陈乔升 乱云迷雾,曲折人间路。 若有人知何处去,峻岭急流同赴。 前程漫漫茫茫,欲知路在何方。...

  • 安心源 | 为人须志其大

    “为人须志其大,何患于冻馁。” 这是南开大学创建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一句箴言。我的理解是,有大志者,即便受冻...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 冲虚自然,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故不息长流,从...

  • 学会三容,则无忧。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就其高。 ——《管子·形势解》 人要活的舒坦洒脱...

  • 处世的方法

    老子告诉我们:“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还告诉我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

  • 孔子:大德必得其禄,必得其寿-东方阳熹注释

    来源:道德真源《圣贤法语》栏目1250篇 摘自:《中庸》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由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心源 | 解明其故,焕然冰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tm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