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须志其大,何患于冻馁。”
这是南开大学创建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一句箴言。我的理解是,有大志者,即便受冻挨饿也不能动摇其志,可谓“志坚”。
在张伯苓先生“为人须志其大”的本义中,“志其大”是在于“为公”的,即为民族、为国家、为大众贡献自己的智慧、才干和力量。这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种崇高的“志其大”,于人生价值是永恒的存在。

在温饱富裕后的今天,我以为“志其大”是既有其普遍性价值,又有其特别的个人价值的。
作为普遍性价值,“志其大”则使人在为人处世上有较开阔的格局,不至于落入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人生一世,赢得他人的信懒,在某种程度上,不就在于待人处事的大度格局吗?谁愿意与“小家子气”的人打交道呢?而大度格局的形成与持有,不正在于“志其大”——即便做人,也要有个大样式、大形态!谁人能说这不是一种“志向”呢?“志”在胸中,胸怀广大,怎能不是一种实存的“志”?于此方面,“志其大”就是最广义的了。
作为特别的个人价值,“志其大”则是专业成就、事业成功方向的了。于此方面,则无须更多的言说,是为人人可以想见而知的。但其关键处,还是需要点明的,这就是:不仅志向高,更要意志坚。非此,是不能构成完整的“志其大”的,这也就是张伯苓先生所言“何患于冻馁”作为“志其大”的要义所在。
志向是人人可有的,但有没有意志把志向进行到底,则是最为区别人、分野人。所以,把握和实践张伯苓先生“为人须志其大”的思想,关键在意志的“大”——没有意志力,志向能够成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