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一方清漪在荷园

作者: 依孔之见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17:42 被阅读3次

上周日晚饭之后,一家三口去荷园散步。荷园坐落在常州城西新闸镇,离家将近3公里。有段时间没来了,刚入园就发现游客很多,满园的绿色,还有树立在湖泊中的高高低低的荷花。有的荷花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娇艳盛开,真是美不胜收。走在园中,微风拂过,荷花和荷叶的香气扑面而来。

走在浮桥之上,晃晃悠悠,就像乘着小船在水中央。

荷园里有上百种荷花,除了荷花和睡莲,还有香蒲、芦苇以及其它很多种说不出名的花花草草。远处的树林和近处的水面交相辉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很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老师教的,时隔二十年,这首古诗却并没有随着时间被遗忘。我清晰地记得在一堂校公开课上,语文老师为这首《小池》谱了曲,她弹着钢琴教我们把这首古诗唱了出来,旋律优美,当时很受感染,而这个旋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成了美好童年的一部分。

儿子Andrew好奇地四处观望,看到有的小朋友用手中的玩具水枪从湖里吸进一枪的湖水喷洒在圆圆的荷叶上,忍不住伸过头盯着看。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晶莹剔透,我也是第一次如此细致地观察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场景。我问先生,为什么水洒在荷叶上,荷叶不会被浸湿呢?古诗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是什么道理?先生说因为荷叶的“材质”很特殊。我想,如果以后Andrew也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得解释得更详细一些,所以回家后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

“植物之家”网站上面是这样解释的: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乳突,就像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这种乳突状结构的存在使得在“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极薄的空气层。这就使得在尺寸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与叶面上的“山包”突起点接触到。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这就是“荷叶效应”能自洁叶面的奥秘所在。

难怪破水而出的荷叶上,不但淤泥、灰尘不沾,就连水滴也很难在上面安安稳稳地呆上一会儿呢。市面上的一些乳胶漆涂料、防水材料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又get到一个小知识,多多观察,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父子俩相视而笑的背影真的很美好,期待下一次出游。

相关文章

  • 游记/一方清漪在荷园

    上周日晚饭之后,一家三口去荷园散步。荷园坐落在常州城西新闸镇,离家将近3公里。有段时间没来了,刚入园就发现游客很多...

  • 荷园游记

    无题 风和日丽荷花俏 喜上眉梢锦鲤戏 荷园庭下茶语赋 风景如画人心醉 依米&...

  • 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了么?挪用了多少?

    当年的颐和园叫清漪园,由乾隆皇帝所建,主要作为皇帝散志澄怀、游览风景的场所,并非是理政的场所。 建成之后,清漪园深...

  • 最美皇家园林清漪园,秋光昆明湖,金光穿洞十七孔

    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林。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

  • 临江仙 清漪荷生

    万寿山前玉水, 景明楼处荷塘。枝枝琼菡萏红妆。夕霞晖月色,朝雨彩霓裳。 古树犹悲暮老,枯莲更恨浮苍。一生何短暂冥茫...

  • 清漪

    昨夜,我在脑海写了几句无头无尾的诗 我发现比以往的都好,隐喻深刻,饱满有力 但没有一首属于完整,残缺并不是美,是真...

  • 五绝·放牛

    柳庇一方阴,清漪抵热侵。 逍遥牛得所,草戏牧迷沉。

  • 【郭门有女徒】第008章•岁月里,不留人

    清荷园其实和三庆园的经营模式有点相似,不过清荷园是个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古风院子,相对环境清幽,且可以容纳的观众人数也...

  • 清晖园游记

    国庆到顺德,按照儿子的说法,纯粹是奔着美食去的。那好吧,想到前几年出门游玩,做攻略都是我的事,如今,吾家有子初长成...

  • 古漪园当夏,风送荷香

    江南之美,一半在烟雨,一半在夏荷。 若说上海的赏荷好去处,古漪园似乎是大家最先想到的一个地方。 第七届上海荷花睡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一方清漪在荷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yx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