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太极书法之理,有放纵与凝练二途,难说谁优谁劣,总是先放纵而后凝练为佳。不事放而求收,落得小器;不收只放,而亦流于空疏,也不见佳焉。
二十二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心中始终有善,哪怕平庸默然,依然能够无愧坦荡。
所有的善念,无需你时刻期盼,时候一到自会瓜熟蒂落;
所有的恶念,无需你时刻殚精竭虑,量到质变,终会自食其果。
二十三
作书之道,殆如武生之登场,先得摆架势,再唱腔,走动,表情……越自然越佳,直进入神境,使观者入迷,极矣。作字亦尔,唯架势非书家本人之架势,乃字本身之架势也。情态,乃字之情态也,然书者内心无此情态也,字焉能有之乎?故字即人,人即字,写字即写人也,即亦所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乎。
二十四
作字一心急,一苟且,便不足观!平平稳稳,笔笔到家,咬到实处,乃为正法,楷书、行草皆一理。作草似速,而自具规矩,比之作楷,更须谨慎也,否则,飘浮无根,有甚可贵?然,更忌做作,有碍痛快,拳亦然也。
二十五
周初金文,少经营,多天趣,任其字形大小、肥瘦、方圆、扁长,因字赋形,各个自足,开合变化,不拘定格,一派大朴,不雕之自然生机,求于自己笔下,终难免有刻意处,然则,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二十六
书法宜取骨于篆,取筋于隶,取肉于楷,取势于草,性情取之于其人,度量得之于江海。
起笔要捷,行笔要妙,收笔要老,笔不离纸,浓郁多情,安闲自在,美妙系人。
二十七
太极拳对象,筋骨,气脉,如此尽美,骨欲硬,筋欲软,气脉欲正常,运动圆转,如环无端,周身一体,自然通灵矣。缓疾,巧拙,生熟,开合,动静,虚实,轻重,进退,刚柔,阴阳变化得宜,书亦然也。
二十八
六朝碑之所以高妙,其天真处,有髫龄稚子,嬉笑也罢,啼哭也罢,都动人爱心,即使出乘露丑,顽皮捣蛋,亦令人忍俊不禁,其恣肆处,有如野人作乐,奋臂扬玦,顿足起舞,乎之舞之,足之蹈之,随兴所至,忘乎其形。
二十九
凝练修整,笔力如镂,使学习者苟且不得,不知不觉,只存得一敬字在心,此其特点也?倘似杂西永年八十五太极拳比之,殆属内家一流,功在内敛,端重神行,如此而已。婴儿纯真,一种天机令人味之不尽,可贵也矣!虽不能至,神而往之,写为文喜,非故作古文也。
寒尽山林岁月长,清风无恙水生香。
此中别的春消息,万物昭苏天不慌。
三十
于右任书法,多得力于古魏碑石,常细味其作品,体态宽博大雅,富有大人体态,走笔不徐不疾,雍容自在,自得自适,轻而起举,不鼓帑为力,极近太极劲道,使人感觉暖然似春,和悦,舒畅,安详之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