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四十四章 绝犯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如何作一个“善主”的问题。“善”字的意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善良、慈善、良好”,人们总爱用“大善人”来形容好人。显然韩非子的“善主”不能解释为普通意义上的“好君主”或“善良的君主”。其实,“善”字在这里的意思为“完好;美好;圆满;共同满足”。韩非子的“善主”意思是:使事物圆满的君主。君主能够让天下的事物都圆满了,就是天下大同。而能让天下事物都圆满,只能借住由“道”衍生而出的“法”,也就国家律法。我们常说“上善若水”,出于《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几乎接近于道性了。道,很抽象,不易理解,老子就用水这一具相事物来比喻。“善主”就是要有这样的品质,至上的品质就像水一样。
在具体的治国理政中,“善主”要“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靠奖罚制度鼓励民众建功立业,靠律法刑法限制与规范臣民的行为,让其免受惩处,而不是靠君主的个人喜好与习性来奖罚与赦免。
天下万物,由道而生,能使万物圆满,唯有道也。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善主者就是要把这些规律找到并加以使用,以人为主体的事物才能发展到圆满。而事物的规律形而下之为“器”,也就是种种的律法与规则,统一起来就是国家的律法体系。
韩非子让君主行“善”依法治国,主要想实现“是以无功者不望,而有罪者不幸矣”的目的。意思是君主这样做了,因此,无功的人不会幻想得赏,犯罪的人不会侥幸免罚。这是在纠正社会风气,让那些还抱有无功得赏思想的人放弃幻想,回到建功得赏的正确道路上来,让那些还抱有靠关系得赦免思想的人丢掉侥幸,回到守法遵则的道路上来。当然,韩非子也认识到想要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让臣民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首先要纠正君主的不良的作风,这才有了韩非子“故善为主者”的提法。
国家律法在治国理政中到底有多么的重要,韩非子两个例子来说明“讬于犀车良马之上,则可以陆犯阪阻之患;乘舟之安,持楫之利,则可以水绝江河之难”意思是依靠坚车好马,就可以在陆地上冲破陡坡险阻的危险;凭借船的安稳,依仗桨的作用,就可以在水上克服横渡江河的困难。这是比喻,更是一种信心,也是一种鼓励,因为心动不如行动,任何好的想法不去做也只是想法而已。所以,韩非子想让君主应用国家律法这一“坚车好马”冲破一切险阻,改变革新。同时,要用国家律法,像船桨驱动一般,为国家的富强横渡江河,激流勇进。
《是以无功者不望,而有罪者不幸矣。讬于犀车良马之上,则可以陆犯阪阻之患;乘舟之安,持楫之利,则可以水绝江河之难;》
在公司管理中,公司制度要明确职能职责、奖罚规则,企业文化要弘扬积极进取、惩恶扬善的精神,达到“是以无功者不望,而有罪者不幸矣”的目的。公司要树立学习榜样,奖励优秀者,鼓励努力者,惩诫落后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建功得赏,守法遵则”的企业风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