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到文艺再到哲学

作者: 097bbe3f4b48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7:02 被阅读90次

    关于宗教,我想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知道是一回事,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文艺一词,我是把它拆开来看的,文学和艺术虽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哲学的晦涩难懂是路人皆知的,因而多数人都是敬而远之,不置议论。

    平心而论,不管是宗教还是文艺,又或者是哲学,这些都好像和我们日常的世俗生活相去甚远,物质生活的重担和压力早已经是疲惫了我们透支的身心。生存还是生活?这日益变成了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人生问题,而一旦开始了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无疑会吸引我们去寻找一切可能挖掘到的精神食粮,自然会过渡到对超然的体验和精神的创作活动以及本源的思考有着极大的向往,试图在有限的自身之外寻找到一个可以带给我们希望的理想国度。而宗教、文艺和哲学都无一例外地在不同方面满足了我们祈求超越有限自身的愿想,带领我们在未知的国度尽情的遨游,虽然也会有心灵的阵痛,但无疑却是心甘情愿的。

    人在志得意满之时,尤其是被众星捧月般的抬高情况之下,是很难主动去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的,而那些总是试图让自我淹没在人群之中的大众,更是没有独立自主的勇气,何谈个人的思想?可现实中却总有一些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勇者,时刻在如何超越低级趣味和无聊享乐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寄希望于永恒的精神思想和超然的灵魂归属。

    当你开始学会思考的时候,生命的道路时而就会产生迷茫,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这是一个值得永久性深思的人生问题。一旦理解了物质世界的无常和有限,以及个体生命与生俱来的局限性,那么为了超脱各个方面存在的痛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宗教,这是对于无法用常理来解释的问题最直接的回应,因为我们可以假想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借助神的力量帮我们超脱一切苦厄,可以让灵魂得到常住永生,在理想的国度里我们的精神无拘无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不用理会世俗的纷扰与争扎,在那个精神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完完全全地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无碍亦无所求。

    初次领略到宗教所带给人的无尽遐想与精神寄托,我们似乎可以从庸碌的日常琐事之中短暂地抽离出来,在冥想或祈祷之时,在教堂或寺庙之中,世界又仿佛奇妙了起来,只不过那是我们想象中的天外世界。时不时的烧香拜佛,周期性的礼拜弥撒,形式是微不足道的,关键在于可以让我们置身于想象中的乐园。伴随着内心的虔诚和参悟,我们逐渐获得了一颗平和安详的心,但是一旦回到现实的事物之中,我们很有可能依旧会不满于现状,想要逃离,而且是迫切希望回到精神的乐土之上。在这时候,如果不能够做到彻底的出世,那我们就只能去寻找另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这样文艺的功能就逐渐显现了出来。

    对于精神和思想上的创作活动,文学应该是首先能够进入我们心灵的,小说、散文、诗歌等等各种体裁都分别适应了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净化着我们彼此的心灵。不过文学毕竟还是建立在语言文字上的一种思想活动,创造文字的目的仅是为了人类的交流,其中夹杂了许多的约定俗成和心领神会,囿于文字本身有时反而不能够最直接的表达内心的感受,许多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无法寓于言表,而是尽在不言中。类似的矛盾不时的出现在文学的创作活动之中,而一旦开始不满于文字本身的束缚,不知疲倦的人们就试图寻找另一种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少地受自身材料的束缚,视觉和听觉艺术的优势就显得尤为的突出。绘画可以说是直观的视觉艺术,而音乐直接通过听觉牵动着我们的心情,通过画纸上的个人创作,我们可以把内心最原始的情感恣肆地宣泄出来,在这一小块天地里,可以无拘无束、无求无欲,任由情感和思绪漂浮在天际,生命获得了他最本真的力量。

    从开始打算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那一刻起,外在的世界就似乎与我们有了一段距离,我们可以旁观,可以默想,可以不受物欲的羁绊,只是选择做自己就已经足够了。正如纪伯伦所说:“爱,除了自身,别无所欲,亦无所求,因为在爱里一切都已足够!”

    归根结底,文艺活动是一种潜意识的、思想天马行空的,甚至是非理性的精神之旅。情感虽然总是占上风,理智却不会一直寂寂无闻,现实时不时会把我们拉回到理性的状态,而纯粹的感觉和无理由的行为并不能帮我们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当我们时而诉诸思想于理性之时,思考人生的哲学又提供了一剂生活的良方。

    哲学即爱智慧的学问,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人生中的困惑,不管是苏格拉底的提问,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者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代代古今先哲们都在努力探讨生命本源和人类共同的问题,虽然永恒无解,但这是任何一个时代人类都逃不开的难题,生命自身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努力寻找超脱有限的价值和意义,在理性的思考之下构筑人生的基石,从有限到无限,自短暂到永恒,我们每一步的思考都为了重塑人生指导思想的这座大厦,引领我们在理性的角度找到生命得以延续的活力。

    每一位独立的思想者都不会任由自身消失在茫茫人海和日常琐事之中,而孤独是思想者的必修课,正如叔本华所说,要么庸俗,要么就孤独,除此以外别无他选。生活在物欲日益膨胀的当今社会,精神生活的匮乏时常令盲目追求财富的人流倍感空虚与无聊,闲暇时光的无所事是,已经深深地消磨了本可以拥有的幸福感。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要独立思考,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先努力承受智慧的痛苦,我们才能最终享受到智慧的快乐!不管是文艺也好,信仰也罢,只要我们愿意去承受思考之初无可避免的痛楚,坚持求索,相信最终就可以找到灵魂的真正归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5dd797eddfe:真的可以找到吗?表示怀疑,但还是愿意一直探索下去。无关结局。
        kinggenesis: @西风万里向天歌 本体论 找到上帝不易啊
        65dd797eddfe:@徒行者St 谢谢。
        097bbe3f4b48: @西风万里向天歌 我觉得不是找不找得到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去寻找的一种选择,就像人终究会消亡而我们为什么还是要活着这种永恒无解的问题一样,超越了马斯洛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我们要靠什么信念来支撑我们一路走到终点呢?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我写的另外几篇文章:万劫不复……

      本文标题:宗教到文艺再到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n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