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

作者: 徐晴万里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21:0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年了,这期间,也常携友人故乡行。虽算不上衣锦还乡,但也是事业有成,回到家乡也略有风采。

          我的故乡不很美,值得我自豪的地方很少,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几乎没有。但我还是忘不了故乡,经常梦里故乡行。我忘不了淳朴的村风,忘不了短笛里的牧歌,忘不了父辈的叮嘱,还有村东高大的红枫树;我忘不了清晨的炊烟,忘不了儿时的游戏,忘不了夜间的萤火,还有竹林里夜莺的啼鸣。

          我的故乡地处瓯江北岸,由于山峦阻隔,却难见瓯江。要见瓯江必须翻山越岭,登高俯视,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遥望一江春水向东流。村民们除油盐酱醋外,其他日常用品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乡政府所在地买。地僻村贫,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村庄虽然三面环山,却不见桃李芬芳;虽然溪水清清,却不见鱼翔浅底;虽然山上杂木成林,却不见杉木参天;虽然土地不算贫瘠,却不见五谷丰登。父老乡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安逸自在,只是贫穷无法改变。年年岁岁在这地无三尺平的村落里辛勤耕耘,到了年终依然是两手空空,勉强解决温饱,各家各户的经济来源,就是砍柴去卖或者是养猪出售,然后买几件衣服,换些日常用品。我家又缺少养猪砍柴人,我家的经济来源除父亲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有点收入外,就靠哥哥寄钱接济了,有时我为寄一封信八分钱也要考虑再三,生活清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了。

          少年的我谈不上壮志,却一心想离开这个地方,走出这小山沟。因为这里太穷了,穷的令人心寒,穷的令人可怕。为了改变命运,上学读书我也曾经发奋,在学校也算出类拔萃。少年的我也曾充满幻想,希望从这里走出一个三军统帅,希望从这里走出一个科学院院士,希望在这里培育出谷粒象红枣核那么大的水稻良种。但是,十年(**)阵阵风和雨,打落了多少含苞的花?高中毕业,与大学无缘,想读书改变人生的愿望成泡影,一切的一切都脱离了我理想的轨迹,一切的一切都违背了我的初衷,一切的一切甚至与我的愿望背道而驰。我无法逃避这残酷的现实,我必须正确面对,毕竟现实与幻想不是孪生兄弟。

          我家在村里和别的家庭不一样,我父亲虽然是憨厚的农民,但头脑比较灵活,也比较有远见,他始终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再苦再累也要供养我们兄弟读书,我几个兄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我读初中时,大哥已在温州港务局上班,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了,二哥在部队当营级干部,也不可能重回这穷山沟了,我在学校时,乡亲们对我的学习成绩也有耳闻,都认为我很优秀,将来也是有作为的。因此,村里的乡亲父老还是很羡慕我家的。

          但我深深知道,在永嘉我没有高枝可攀,父辈是农民,他所能做的就是让我读书,希望我在学业上有成就,希望我能考上大学,跳出山沟,脱离贫穷。如考不上大学,要改变命运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没有靠山没有门路的农民子弟,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指望父辈通过其他途径改变我的命运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在高中毕业了,也就等于失业了。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几乎不敢到村外去,我怕碰见同学和老师。因为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期望太高,认为我一定有出息,但毕业后我却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有些还是很好的工作。我有些惭愧,有些自卑。就在这时,我的生命中来了一个人,她是我的同班同学。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午饭后,我在村口的红枫树下乘凉,因为村子三面环山,溪水向东,红枫树在村的东侧,高大而又茂盛,枫叶简直可以遮天蔽日,对村子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就是下雨,十来分钟也淋不到在树下躲雨的人。树的下面是土地公公的小庙宇,树的外侧是百米悬崖,树的前面是水库大坝,水库里面的水清澈如镜,青山倒影在水中,格外清秀,偶有长尾巴的鸟儿从天空飞过,却可以在水中看得清楚。那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尽在水底,我正坐在红枫下的飞来石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山的倒影入迷。突然从村里传出不解的自语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山上下来四个年纪轻轻的女青年,不知是谁家的贵客。因为,我的村子是一家有客全村知道的村庄,因为这几个人从未来过,不知到谁家?所以大家都有些疑问。这四位妙龄少女从山上下来后,是往我家的那座房子走的,当时我家正好没人,隔壁的婶婶站在屋前叫我,说我家来客了。我准备上去,她们听到了我的应声,看到了我在红枫下,立即把行囊交给我婶婶,就往我这边跑下来了。我在红枫树下见到了她们,却是旧时相识,两个是我同班同学,两个是我相临班级的同学。我很惊喜也很意外,她们怎么会找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呢?几句寒暄过后,我知道她已经找到工作,在乡政府当文书,多好的工作啊!

          在校时我们曾经在私下互有情书往来,由于她家条件很好,又住平原,父亲是商业局的工作人员,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在一个档次,而且还比较悬殊,也就没想修成正果,只把它当作写作的练习。她一直对我很好,我们都住校,她每星期都带海味改善我的生活,特别是最后一个学期,她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了,我很感激她。她问我有没有找到工作,今后有什么打算,为什么毕业后都没有写信给她?我满脸通红,真有无地自容的感觉。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尴尬,就改口说,现在我们都毕业了,工作了,再也不用搞地下工作了(暗地里情书传递),你还记得你给我的第一封情书吗?

          “我愿做一棵大树,生长在你经常路过的地方,只要每天能看见你的脚步走来,望着你的背影离去,我就会感到满足。我情愿夏天为你遮荫,冬天为你御寒,早晨目送你上学,晚上陪伴你夜读,夜里守护你入眠。即使风雨来袭,我也会迎面而上,绝不躲让。”

        她背出了我给她写的情书后又反问我:“你还记得我给你的第一封回信吗?”

          “你是一棵大树,需要空间给你施展,当你的枝叶能够遮荫一方土地,我愿做飞鸟筑窝在你的枝丫,即使不在树顶,也是居高临下。”

          我也背出了她给我的情书。在场的几位女同学都惊叹我们的地下工作,给我们鼓掌。

          在第一封情书之后,我们经常有书信传递,有理想交流,有真情表白,有山盟海誓,有未来憧憬。她还给我读了在校的最后一封情书:“假如你是东园桃树,我是西园柳,我愿移到东园栽。”我指着红枫树下的土地公公的庙说:“你的话土地公公会把你当真!”

          “我说的是真的,请土地公公作证!”她回答的很肯定。

          “你现在是阳春白雪,我目前是下里巴人。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已经变成了一介农夫,没有什么作为,谢谢你们来看我,去,到我家去,朋友来了有好酒。”我领她们到了家,我隔壁婶婶过来帮忙,婶婶说你的同学还带了几斤猪肉过来,我非常感动,那时候肉是好东西。她真的了解我,考虑的很周全,怕我拿不出东西招待客人而丢脸。

          临走时,她当着同学的面对我说,是金子总是会闪光的,你不要消沉,来日方长,拿出在校的那种抱负来,我去请爸爸替你想办法。如果我爸不替你想办法,我就辞掉工作,到这里和你一起务农,一起与世隔绝,荣辱与共,过男耕女织的生活。回去后她和父母说要嫁给我,结果,她遭到父母的反对,遭到亲戚的反对,遭到邻里乡亲的反对,遭到大部分同学的反对……她不知是与父母赌气,还是为了临走的诺言,我不得而知。她辞职了,义无反顾。她的举动感动了我,感动了我的家人,感动了我的亲朋好友,感动了我的邻里乡亲,也感动了所有同学……一九七七年,也就是毕业后的第二年,我们在这个世外桃源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为她当伴娘的是上次来过的那三位女同学。

          婚后,我带着父辈的重托,带着同学(妻子)的鼓励,怀揣父亲养猪换来的100来块钱去上海见见世面。上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叹为观之。上海极尽繁华,琳琅满目,令人陶醉。我感叹,上海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怎么没有一间是我的呢?!回来后,感触良多。由于我从小读书,干农活技不如人,在那不很肥沃的山地里,重复着父辈的劳作,没有出息。一个高中生在那种环境里,也只能是黯然失色,就是大学生也不可能有所作为,还不如不读书的农夫。父辈们干了一辈子又有什么成就?又有什么积蓄?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我想大概只留下贫穷。这样的地方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呢?为了我的前程和我心爱的同学,我必须走出去,从小山沟里走出去,去闯荡,去拼搏,去寻找属于我的海市蜃楼,去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番拼搏,几分收获。一九八四年,我在温州鹿城建了两间三层楼房,一九八五年我把我心爱的同学和两个孩子的户籍迁入鹿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温州城里人,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也有粮票、布票、煤球票、油票、水产票……那一刻我有了成就感,那一刻我很自豪!从结婚到进城,我的同学在世外桃源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断断续续住了七年。

          后来村里的人也陆陆续续地出去了,出去的人在他乡也都有大大小小的建树,慢慢地他乡也变成了故乡,这个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前几年已经不见人烟了。村里的木瓦房也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了,庭院里的杂草丛生,面目全非了,屋前屋后偶有野畜出没,整个村子已经荒凉了,我的心也多少有些沧桑。我不知道应该感到欣慰呢,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在他乡却忘不了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依然历历在目。

          我望着村口那棵高大的红枫树,沉思良久。我想只有它才是这个村庄最忠诚的卫士,从不在乎世道的变迁,从不在乎村落的荣辱兴衰。风雨不惊,风采依旧,依然静静地守护着村庄,等待游子的归来,等待这个被人遗弃的村庄的再一次复兴。临别时,村西的毛竹林在道路两旁列队,依依不舍地为我们送行,清风吹来,竹子微微弯腰,它好象在叮嘱我这个多情的游子,有空多回来看看,为家乡多做点事。

          现在村里通公路了,进村不用再翻山越岭步行了,汽车可以直达家门口了。我为家乡的公路建设出过资,家乡通车我也感到欣慰。现在,有很多离乡的游子也经常回家看看了,也有不少游子确定要回村建别墅了,因为那里是故乡,故乡的空气是最新鲜的。我想,再过几年,这个世外桃源也许会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加安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lu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