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在这荒僻落后而贫苦的沙漠
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
图片来自网络她,幼时灵倔,在自己的世界里,舞来蹈去:她,少年清冷,有率性的脾气,却又喜默默独处;后来,她用一生流浪,与爱情相遇,同年月生长。说到流浪,我想除她之外,再没谁能让其如此这般富有传奇色彩,她就是三毛,有人称她为中国文坛的奇女子。但在我看来,称她为作家其实并不是十分恰当,而应把她归于自由旅行者这一类。在中国传统女性穿着朴素寡淡的土布衣服时,她却剪去衣袖,大裁印花,以一身异域长裙行走在沙漠,如复活玫瑰,将生命活出一种坚韧态度。
三毛一生创作,多与旅行有关,而我,在一个阴雨天,在古旧的巷弄书店,邂逅了这本书,也邂逅了她与她的旅行。记得那时,因琐事困扰,恰逢雨天,便撑了伞,走进成都古旧的巷弄。在巷弄的分岔口,一棵大榕树下,开了一家别致的书店,想来也无事,便起了性子淘书。现在想来,老板应该也是三毛的拥虿吧,左边的书架上整齐的放着她所有的书,还附着推荐理由:我用一生去实现自己的梦,生命逝去的刹那,永远的沉睡其中……随手拿起,便再没放下,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她——《撒哈拉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道,一直想去沙漠生活,那种神秘拉拽着她兜兜转转还是不改初衷。而在这本书里,与之出现的还有另一个人——荷西,那个给了她最浪漫爱情的异国男子。他们的爱情,在撒哈拉重新生长,也在撒哈拉猝然死去,那段日子,便成为他们牵手的最好年岁。
图片来自网络“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的,毫不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和荷西相爱的三毛,很想去到撒哈拉沙漠去。可是,荷西的愿望属于海洋,他想去地中海航行。但是,最后,荷西却不声不响地,申请了一份去撒哈拉沙漠的工作,他悄悄地打起行李,比三毛早到了那个终年无雨,黄沙漫漫的地方,那是1973年2月。
他给三毛写信“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对于这封信,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并未细说,但我曾在另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段描述:三毛把这封信看了快十遍,然后把信塞进长裤口袋里,到街上去散步了一晚上,回来,她就决定了。第二天,三毛悄悄给西班牙的舍友留下一张字条,告诉她们,她结婚去了。然后,她拿起行李,关了灯,轻轻地推开门出去,直奔机场。她就是如此这般率性,爱情亦如是,在那个时代,恍若异类。
图片来自网络三毛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喜穿长裙,如玫瑰一般,在沙漠里,自由行走。在黄沙漫漫的异域,她把东方女人的优雅聪慧随着她的长裙拖曳在撒哈拉的生活里。生活条件简陋,她便捡回废弃的汽车胎,做成红布坐垫,客人来了总是争抢着;她把不同的汽水瓶,涂上印第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垃圾堆里的深绿色的大水瓶,她抱回沙漠里的家 ,上面插上一丛怒放的野地荆棘,那感觉有一种强烈痛苦的诗意。生活困顿,他们便做周末的素人渔夫,尽情享受古时”男耕女织”的浪漫,还有别处寻不得的温暖和情爱;在中国女人还被要求相夫教子的传统窠臼里,她在大洋彼岸,在男人堆里,学会开车,独自救起深陷沼泽的爱人。如此这般聪慧的女子,注定是不平凡的。长久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的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升华。
图片来自网络有些相逢,是偶然,也是必然,你遇见什么样的人,就注定开始什么样的命运,在很久前的阴雨天,我遇见了她,便开始现在的生活。三毛是我一直都崇拜的女性,爱文字,爱旅行,便是因着她,爱她书里那些风花雪月却无关情爱的句子,爱她旅行途中那些不一样的风景与美好。还有,更多的是爱她生活的态度,冲破传统沉疴对女性的束缚,饱读诗书,出外游历,丰盈思想,把生命的荒芜填满,茂盛。
自那会儿开始,在学习之余,旅行便成了我的生活。写稿攒钱,存够一次旅行的费用便出发,或独自成行,或邀上二三好友,去北国看雪,往南方听雨,看藏地经幡四起,流连于江南风情,在小镇薄雾微凉的早晨,沏一杯热茶,听河边槌衫洗衣的妇人话着家常,生活静美如雨后青山,满眼新鲜。也曾在旅途中遇见过天各一方却相逢如故知的友人,迥异的人生经历,一样的生活态度,或在狭窄的车厢,或是异地的屋舍,天南海北,聊喜欢的诗人,不舍的城市,还有某段捧在手心的时光。也曾在陌生的城市迷路,遭遇居心叵测的过客,但久居一地的桎梏,不曾远足的狭隘,都在风景里一一弥补,成长。
我一直相信,要多出去走走,独立和自由唯女性而言,是最优雅的魅力。一程山,只顾赏风,不喜问路,是惬意,是自持;一渡水,自己撑船,不叨不怨,是自由,是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