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古代文化旅行
在6000年前远祖先民生活的土地上

在6000年前远祖先民生活的土地上

作者: 静水觉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21:01 被阅读96次

           即使是春秋战国,距今也不足3000年,而这一次,我们却是去到一个距今至少已6000年的古村落遗址——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遗存。这还是新石器时期,由于地球气候的改变,人们开始沿河流建起村落,不但耕种植物,还认识到猪、狗、鸡、羊之类的动物可以驯化和圈养,人类的生存模式也因此发生了质变,定居从此开启。这是一个无阶级分化的时期,人们以血缘关系分成不同的氏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村落,同一氏族内,大家共同劳动、一起分享集体的劳动成果,半坡遗址所处的时期,还是一个母系氏族公社的阶段,往后再演变成父系氏族。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有母系父系的更迭,由于人性与生俱来的贪婪、私欲,还必然要走向等级分化,于是简单的氏族里,也会有某些成员的权利慢慢凸显,氏族部落间,为争夺资源,也会发生冲突和斗争,社会关系慢慢变得复杂化。扯远了,半坡遗址只是单纯的某个母系氏族聚居地,但它也有了居住区、制陶区、祭祀区、坑葬区等等明确的划分,出土的陶器、石器等物品,也是有着精细的做工,虽然先祖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但岁月并未让历史永远消失,甚至,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遗址得以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今天还可以站在先民生活的这个地方,真真切切看到6000多年前的建筑、用具遗存。

    先上一张半坡人和现代人的对比表,差别最大的是平均年龄和食物,半坡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放到现代还是正当壮年,也许就是因为饮食不健康不卫生导致的吧

    现代复原的半坡人模样,其实跟现代人也差别不是很大

    半坡人是母系氏族,所以人以母亲的血缘关系聚集在一起,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并不知道父亲是谁

    半坡人的两种房子模型,方形和圆形,很原始,就是挖个大坑,形成半地穴式,四周和顶上用木头围起来,涂上泥草,房子里头正中是烧火的地方,感觉住在里面会呛死,但他们都住得好好的

    这是一座圆形房子的搭建过程,看起来他们已经运用了圆的半径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甑,是一种炊具,相当于今天的蒸笼吧,据说这种炊具的出现,是人类饮食结构的一次质的飞跃,从生食到熟食,从流食到干饭的变化,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明白蒸汽的原理,但这个无意识的发现和创造,却让他们得以改善饮食结构、增强体质

    出土的各种陶器,上面的陶甑,必须配合陶罐、陶盖,形成三件套才可以使用,就是镜头最近的这三件,陶罐里头装水,底下烧火,陶罐上放陶甑,再扣上陶盖,缺一不可

    有了其它工具,也不能忘掉祖先传承下来的石器用具,图左为石杵,图右为石磨盘、磨棒,人类的智慧,都是一代一代传承的,所以才得以在生物中脱颖而出,像石磨,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街上随便就能看到一家石磨肠粉门口摆着这玩意,即使形状得到改善,用的却依然是原始人的点子

    很有趣的3D投影效果,半坡人的日常生活真特么简单

    骨针,也不知是什么骨,麻布缝的衣服,估计就是用这针吧

    农具,瞧,跟今天的农具也是差不多差不多的,农耕的出现,使得人类结束了要迁徙、捕猎、采食的被动生存方式,简直就是突破了生存瓶颈

    石球,乍一看还以为是几颗肉丸,半坡人整天没事就在磨这磨那,像这样的石球,是用于投掷砸击猎物的,虽说自己会养动物了,但祖上传承下来的捕猎技巧可不能忘,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扔出去,也可以将绳子的两端各绑上一个石球,一个拿在手里,挥动绳子,将另一个砸出去。想起历史剧里古时候打战攻城的,也会用辆车子,利用杠杆原理砸出去一个大石球,莫非就是这个小石球的改进

    博物馆里一个大型的历史场景还原,现场看很有立体感,这些半坡人各忙各的,最近的这个,该是在采集食物,稍远的估计是抬根木头回村里加工,最远的那个,拿根竹竿准备掷出去,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竹竿,它的一头被削尖了,是一种捕猎工具,后来就慢慢变成我们今天的标枪运动了,在这些人的前面,有好几头奔跑的鹿,太远了,拍不到,总之,这场景应该就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了

    指甲纹陶罐,当时的人们,也想在器皿上搞点花纹,但又没那么丰富的创造力和雕刻技术,就在制陶的过程中用指甲给掐出一个个指甲纹来,算是装饰(又有点密集恐惧症)

    好吧,不要冤枉了他们,陶器上的花纹其实很丰富,不过我们看不是很懂寓意,也许其实就没寓意。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花纹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如三角纹、抽象的鹿、鱼等等

    开始进入真正的遗址,直接上介绍牌

    这就是上面介绍的半地穴式方形房屋的屋基遗留~中间圆形的地方就是烧火的灶炕,前面是门道,人走进去需要弯着腰,甚至是爬进去。旁边拍到一半那个是圆形房屋的屋基遗留

    这是几个房子的屋基遗存,可以看出,方形圆形混杂在一起,而且挨得很近,这是居住区,每个房子面积并不会很大,目测不到10平方米

    镜头前的这一块土墙,是发掘前的地面,后面是半坡遗址,可以看出,这个村落已经深埋地下很多年了,是发掘后才重见天日的,也许我们生活的土地下,也埋着某个遥远年代的遗址,只是不被知道罢了

    这居然是两座相邻的墓葬,一座是未成年人二次葬,一座是成人仰身直肢葬,里头还有残存的尸骨,我居然还拍了照片,6000年前的祖先呐

    袋状窑穴~很抽象,现场也看不很清楚,总之是储存物品用的,在半坡遗址里总共发现了200多个这样的窑穴,地面上的开口比较小,地下挖的空间比较大,像个袋子的模样。这些窑穴散布在房屋周围,说明居住的室内是没有地方储存食物的,大家的东西一起放在这些窑穴里,氏族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公有的,大同社会呐哈哈

    这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地面圆形房屋遗址,跟前面说的那个方形不一样,那个是挖个坑,半地穴式,这个是在地面上搭建起来,周围的小窟窿是墙基柱洞,一根根底部削尖的木桩,打进地里,紧紧挨着,用草绳绑住,便形成房屋的墙,中间凸起那块依然是烧火的灶面

    再来一张局部全景图,这是居住区,其实还有墓葬区也是成片的,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尸骨清晰可见,而且还能走到边上近距离观看,没敢拍回来

    又是一个半地穴式方形房屋,这个保存得比较好,还能看到被焚烧的痕迹,里头散落着一些残碎的陶器,发掘的时候,在最上层的堆积中,还发现20多根炭化了的木橼,照片不清晰,不然还可以看到

    现在来到了制陶区

    没有出土点陶器都不好意思叫制陶区了,各种陶罐、陶瓮。那个有盖住的,不说不知道,其实是用来埋葬婴幼儿的,用两个陶罐或陶瓮相扣,作为棺具,是当时盛行的埋葬婴幼儿的方法

    这是制陶区的一个连通灶,顾名思义,这两个大窟窿底下是连通的,在左侧这里烧火,热气烟雾则流向右侧

    再来一张场景还原,这个遗址参观的人也是少到可怜,若不是喜欢研究这个时代的人,也只能像我这样大致想象一下半坡先民的生活,走马观花看一遍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6000年前远祖先民生活的土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iy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