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溶溶夜读的书籍是《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这本书的精髓是:作者用亲身工作经历为我们总结了全世界著名时间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的实战操作宝典,其中包含番茄工作法的原理解析、核心关键节点的分解以及真实情境下应对各种外部和内部打断的有效措施。
那些“听过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宝宝们,多看看实操经验早早发现那些你不知道的大坑小坑。
本书的作者史蒂夫(Staffan Nöteberg),是个瑞典籍的高级程序猿。他并不是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而是番茄工作法的忠粉儿。他不仅自己将此法研究得非常透彻,成功运用于日常工作学习中,还主动教周围的人使用这个方法。连番茄工作法发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本人也称他是番茄工作法的认真实践者,不仅亲自为本书作序,而且还特别肯定了他在概念视觉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或许你对番茄工作法有所了解,有过应用,但是如果想让它能真正的帮助到你,就需要对其中的关窍都切实的理解,而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讲实操关键点的书籍。如果你初次听说番茄工作法,那么本书正好帮你快速了解这个方法的核心理念和简单起步流程,十分容易上手。
这本《番茄工作法图解》有很多独具匠心之处,其中有两个写作手法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首先,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对儿拟人化蔬菜哥们儿—“黄瓜”和“洋蓟”关于番茄工作法的趣味对话。“黄瓜”是番茄工作法的资深使用者,已经深得此法要领并从中受益匪浅。而“洋蓟”则是个深陷工作泥潭的番茄工作法小白(正如当初我的状态,哈哈),在“黄瓜”略带善意嘲讽的指导中,慢慢开始体会番茄工作法的妙处。这两个家伙的搞笑对话会带着你饶有趣味地进入这一章的讲述情景。
第二,全书有近百个概念、方法和实操细节,作者针对每个要讲述的节点都配上了专门的彩色手绘插图和阐释文字,不多不少正好排满一页。每一页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单元。彩色插图成功地将艰深的概念进行了视觉化再现,而每一页的文字只围绕当前的这一个概念或者方法。你可以连着读下去了解许多个概念,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概念看完后放心地中断离开,节奏感很好把握,阅读起来丝毫不觉得费力。
所以作者为了使读者能够切实的了解番茄工作法,并能真正的使用番茄工作法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有益的改变,使你活得轻松起来,可谓是投注了很多心血和创意。
《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提出:用简单的三张表、一支笔和一个厨房用来定时的番茄钟,按照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流程模式对你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切块化安排、和管理。在开始前做出合理的重要性判断和选择,在工作中专注于眼前的事务并忠实记录,在事后进行总结、分析和改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将带着你一步一步的提升工作效率,逐步走出工作堆积重点不清的艰难处境,自己的内心也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满足。
这本书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番茄工作法的具体流程、工具和展开方式。
第二,为什么说番茄工作法其实是符合人性本能的?
第三,为什么说番茄工作法既能聚焦局部,又能统筹全局?
第四,如何用番茄工作法来不断的渐进成长。
01 番茄工作法的具体流程、工具和展开方式
【为何叫“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得名于一个年轻人关于“成长的烦恼”的故事。1992年,刚上大学的弗朗西斯科曾苦于自己总是无法专心学习,连自己都鄙视自己了。于是他有天质问自己:“我能学一会儿习吗?真正学上10分钟?”但他得找个计时器帮助自己掐时间,偶然在厨房里,他邂逅了他一生的朋友—一枚番茄形状的定时器,并由此归纳总结了一套自我时间管理的流程,成功摆脱了学习效率低下的泥潭。后面的故事更加出人意料,这个年轻人由于“番茄工作法”这个发明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一代时间管理大师。
本书作者史蒂夫在运用此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进行了简化、提炼和总结,并将此方法使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番茄工作法的工具非常简单:】
三张表格:活动清单(一段时间共用一张)、今日待办表格(每天一张)、记录表格(一段时间共用一张)。
一支笔:随便一支你喜欢的笔来做记录。为了提升趣味,我一般会用彩色的笔(设计师就是这样处处要样儿)。
一个番茄钟:其实就是找个自己顺手的计时器,比如我就直接用手机的定时功能。某宝上有专门的番茄工作法的计时器,也有像番茄的厨房定时器,看你喜欢哪种啦。
【番茄工作法的五个阶段:计划、跟踪、记录、处理、可视化。】
1.计划:在一天的开始,从积压的工作(称为“活动清单”)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动,填写到“今日待办”列表中。这就是你当天的自我承诺,也是一天中最重要的纵览全局的开始。
2.跟踪(番茄钟):确定当天活动后,扭转25分钟的番茄钟,从第一项活动开始进行。每25分钟的时间段称为一个番茄钟。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就安排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例如3分钟)奖励自己,离开座位眺望一下远处的风景。休息时间一到,你就从今日待办清单上重新选择下一个番茄钟里做什么工作,并满怀信心的开始一个新的番茄钟。在这个过程中,你在专注工作时如果被打断,要记录打断的类型、次数这样的过程指标;如果顺利完成了这个番茄钟,也要记录一个完成记号。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自我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
3.记录:在一天结束时,将当天的收集的数据归档,写入记录表格,方便与之前数天的记录向对比。
4.处理:从所记录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例如计算一个番茄钟内中断的次数的平均值。
5.可视化:将信息通过图表或者其他直观的方式组织起来,丛中找出改进流程的思路。例如你的番茄钟平均中断次数的数值过高,说明你被打断的可能性较大,可以考虑适当缩短每个番茄钟的时间来增加灵活性,或者增加保护工作专注性的对外提醒等等。有了这些数据并且每天认真做出记录和回顾,你就有了把控和改进自我工作进程的真实依据,依靠它们能帮你找到最适合现实情况的工作习惯。
计划阶段以及记录、处理、可视化这前后的四个阶段都是一天一次,只有中间的跟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专注于任务的番茄钟,是多次循环的。有几个番茄钟,就有几个跟踪阶段。用一个形象的图来描述番茄工作法的五个阶段就是一个摩天轮的样子: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思想】
番茄工作法被证明十分有效,说到底是其实是运用了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叫做“戴明循环”,也叫品质管理循环或者PDCA循环。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周期流程。计划(Plan)、执行(Do)、评估(Check)、应用(Act)四个系列步骤对于发现、定位和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常常用于企业的流程问题诊断和改进,当然也能用于个人工作学习流程的优化。
【番茄钟的原子特性】
番茄工作法里的一个番茄钟,是“原子”单元,也就是最小单元,是不能再被分割的。一个任务可以被拆分成几个番茄钟,在多个25分钟内来完成。这样每个番茄钟成为了一个类似于货币的衡量标准,这个活动用了3个番茄钟,那个活动用了2个番茄钟,那么活动与活动之间在使用时间这个维度上,就变得可以衡量和比较了,这样你的一个工作日就可以被精确的进行管理和统计,同时你把控起来也变得容易和更科学。更妙的是,这样做一点也不难,并不是那些理工男才能搞定的技术难题,而是连小学生也可以轻松应用的方法。
【番茄工作法怎样处理中断】
你在番茄钟的时段里工作时,可能被两种情况打断:
一种是内部打断,比如你突然想起要去看下昨天买的那支股票的价格,或者很想马上喝一杯咖啡,这时你在今日待办的当前活动下记一个“’”,并且尽量不暂停当前的工作等等休息时间再去做这些打断的工作,因为你知道,25分钟一会就过去了。渐渐的,你就养成了在一段时间内专注的习惯。
另外一种是外部打断,例如领导给你安排工作,或者有个重要电话你不得不接。这时你就将当前的番茄钟废除,并记录当前时间,稍后把剩余的工作安排到一个新的番茄钟去。而打断你的这个活动也要记录在今日待办的“计划外”栏目中,在后续分析一天情况时,可以帮助自己更合理的安排以后的活动。
02 番茄工作法是符合人性本能的工作法
作为一个资深的理工男,本书作者史蒂夫当然不仅仅满足于告诉你番茄工作法应该怎么操作,当然还要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的各个角度旁征博引的讲述番茄工作法是如何如何的科学、有效和符合人性(有知识就得多炫耀,你懂的)。让你从灵魂深处里不仅懂得了“番茄大法”好,而且还让你明白这就是上天为你特别定制的高效工作神器。
第一, 你的大脑结构适合番茄工作法。
人的大脑有四个层次:负责条件反射机能的脑干、负责长期记忆的边缘系统、能够认知和思考的大脑皮层和人类独有创新机能的额叶。其中最基础的脑干部分非常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事务,它正是能够帮你适应和记忆流程化工作习惯的生理基础。比如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一个阶段,一段时间下来,你的大脑脑干很快就适应并且形成了适当的条件反射,能够帮助你进入高效的工作学习状态。
第二, 番茄工作法有助于形成你自己的生物节律
从出生那一刻起,直到有天我们死去,人体器官的运转各按其时,这些节律即使促进也是限制。同样,我们的社交生活也是有节律的,新年伊始展望未来,中秋月圆家家团聚。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才会让我们保持健康活力的人生。
但是每个人的节律又有所不同。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之间就具有不同的节律。同时,每个进入专注心流状态的程序也可能不同,例如美国一位棒球名将每次在比赛休息时间一定得刷一次牙。
番茄工作法通过执行一套相同的准备程序(例如每次扭转番茄钟的声音和动作),鼓励你找到自己进入专注状态的流程,逐步形成自己固定的自我暗示,可以使大脑自我调节,进入执行某类事务的最佳状态。此种方式甚至能帮助治疗一部分多动症的症状。
第三, 番茄工作法能够帮你减缓心理压力获得成就感
按照大脑的记忆模式,一部分负责短期记忆,经过长期重复的部分才会转化为长期记忆,存储起来。我们一般在投入一个工作时,主要启动的是短期记忆模式,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频繁被打断,就会导致效率降低。当注意力丢失时,找回它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更严重的是,我们会为完不成预定的计划而感到焦虑,过多的任务也会导致厌烦、抑郁,心理压力会增加。这时候人们往往会走向两种极端,要么不断的拖延下去,被deadline的皮鞭抽着前进,要么怀着无限的愧疚超时加班,透支自己的信心和身体。
如果完成了一个番茄钟,得到了休息的奖励,你的心里会获得一个大大的满足感。没有什么比看到堆积如山的工作正在被有序的完成更让人轻松愉快的了!每次完成一个番茄钟,如释重负的划下结束符号,你又一次给出自己一个累积向上的正反馈。一次次正反馈的累积就会塑造出一个全新的高效健康的自己。
03 番茄工作法既能聚焦局部,又能统筹全局
番茄工作法最突出的就是它对任务的专注,但是每天早晚各一次的计划和记录、处理、可视化却是让这个方法发挥巨大功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说一个个番茄钟是针对局部的聚焦关注,那么一头一尾的早计划晚总结,就是把我们重新拉回到全局的视野。
一天中开始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列出活动清单,并选择今天的待办事项。如同俯瞰一张巨大的地图,你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选择今天要从哪里到哪里。这个看似例行公事的简单过程,其实正是从全局视野来统筹所有的事务,不光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而选择合适的今日待办事项,就是典型的目标导向,提醒你量力而行,并给你一个可以开始的起点。最重要的活动排在第一位并全力以赴,你会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在一天的工作时段中,每个番茄钟都是战略、专注、休闲三个状态交替而行。作者把这三个状态形象的比喻为三顶帽子:休闲时戴小丑帽;专注工作时戴狮子帽,用百分百的注意力狩猎;决定优先次序以及工作任务的战略状态时,戴上的是王冠。交替和持续是时间的两个特性。适当的、有规律的停顿,可以给你及时反馈的时机,充分保证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其实每个番茄钟的时间不一定非得是25分钟,作者建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只要遵循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原则就可以了。但是所有的活动最好统一使用一个标准,以便于最后的统计、分析和评估。这也是番茄工作法特别灵活的地方。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你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将今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和昨天、前天甚至上周、上月的类似任务完成情况相比较,由于使用了相同的番茄钟作为统一的单位,活动和活动之间可以进行工作效率的比较,你对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有了清醒的、客观的认识。从而使得未来一段时间的可预测性提高了,时间利用的效率和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04 如何用番茄工作法来不断的渐进成长
好的方法总有这样的特性,不仅仅帮助解决了眼前面临的问题,而且还从更加长远和更加本质的层面揭示和展现了它的意义。番茄工作法不仅仅带我们一点点清理堆积如山的工作清单,解决万人厌弃的拖延症,也为我们能够建立更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看清自己的弱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方式。
首先,坚持使用一段时间的番茄工作法,你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估准确程度会得到大幅提升。有多少次别人提出帮忙的要求,我为了履行自己相当不准确的时间承诺,不得不加班开夜车,放弃了许多休息日。而有了真实的客观的番茄钟记录,我就能减少盲目的猜测,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也能推掉过于苛刻的任务。
其次,番茄工作法每天一开始的计划阶段,其实就是在提升选择能力。根据这一天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并结合过往经验的积累,我的决策能力会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准确。
第三,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记住未来要做的事情,让我们一直打造面向未来的观念。书中称此种记忆能力为“前瞻记忆”。这种活动促使我们不断地提前思考未来,并更早的做出预判和预案,成为未来生活的主人。当我们的计划在未来被实现,我们的内心会得到满足和奖赏。这就是最优质的人生吧。
第四,番茄工作法也可以运用在团队的协作上。如果团队的成员都对专注高效工作有积极的观念认同,就可以在协作时订立共同遵守的番茄钟,以推动大家更加珍惜时间,打造和谐的团队文化。
总结
《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知识、方法和启示:
首先,书中详细地介绍番茄工作法的具体流程、工具和展开方式,作者都用手绘图案做了演示。
其次,作者运用多个纬度为我们揭示了番茄工作法的科学性,这个方法不仅符合人性本能,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带来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三,番茄工作法的五个阶段,既能帮我们聚焦局部专注于某个工作,又能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阶段提醒我们站到高处,统筹全局。
最后,长期使用番茄工作法会给我们积累很多真实的、有用的数据,更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工作效能,从而使得评估和选择两项能力都获得提高,并具备面向未来的气度和眼光,获得不断的渐进成长。
书籍的装帧设计
本书的装帧特色就在于作者每页都有的全彩手绘,充满灵动的而随性的风格。但是每个章节一头一尾必定会有两张重复的思维导图,一张在你刚开始看本章时作为启迪,另一张在结尾时作为总结。
本书的翻译大胖也是一位番茄工作法的拥趸,不然,这么多特有的概念和名词,包括很多典型西方科学的术语,是很难精准翻译的。
心得体会
由于自己平日里的工作又多又琐碎,我对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特别看重。以往写过的相关书籍包括:溶溶夜读第5期《超效率手册:99个目前更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溶溶夜读第13期《深度工作》—打造你的核心货币。
三本书各有千秋。《超效率手册》是作者对自己高度自律生活方式的全景展现,涵盖了各种效率技巧、《深度工作》强调的是工作的专注程度,而本书则是聚焦于描述了一个方法的流程和实践经验。
但是三本书共通的地方是,它们的作者都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成就的社会精英,他们懂得时间的价值,看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并且都强调身心的愉悦和幸福感,乐于分享,并且都积极的面向未来。读这些好书,我不仅仅受益于时间管理的能力提升,还得到了更宝贵的精神指引和人格塑造。
而每一篇“溶溶夜读”,都将汇集这样的至美灵魂之作,作为我成长的记录,并与你共同品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