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3377/e184d0eb25acb3b4.jpg)
《太平广记 卷一八八 张易之》则“张易之、昌宗,时初入朝,官位尚卑,谄附者乃呼为五郎、六郎。自后因以成俗。张昌仪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宠,所居奢溢,逾于王者。末年,有人题其门曰:一两丝,能得几时络?昌仪见之,遽命笔续其下曰:一日即足。未几祸及。张昌宗之贵也,武三思谓之王子晋后身,为诗以赠之,诗至今犹存(出《国史异纂》)。”五郎、六郎之称谓,大约如同吾乡称谓弟弟为老二、老三,全称为我们家老二、老三。“几时络”通乐,谓其不久,然昌仪“一日既足”,颇有·晏殊“今朝有酒今朝醉”之放纵,是大清醒。
细绎之,此种“今日不为明日计”之人,皆有酸苦之过往。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朝倾覆,柳如是劝说钱谦益投水自尽,钱氏以水凉拒绝,柳氏投水为人救起。世皆誉柳氏之决绝,忠于明朝,读《柳如是别传》,观其一生,惟弘光半年为其幸福时光也,其殉者,自己之高光时刻也。历代投降新朝,官越大越受优待-1975年最后一次特赦,就是要求国民党县团级以上者皆赦免也-钱谦益贵为礼部尚书,二品大院,满清是不会不优待他的,故而不死。然柳如是,幼年卖给妓院,豆蔻为宰相之妾,未几,受谗言几死,复入平康。此后先与宋辕木同居而不能为妇,继而与陈子龙相爱不得终,再欲嫁人非所遇,最后钱谦益以匹嫡之礼娶回常熟,方得一日平安也。弘光帝诏钱氏为礼部尚书,柳氏随任,笔记载其戎马胡服,作王昭君入匈奴装入京(南京)。钱氏与阮大铖等交好,大铖等以正房夫人视之,意欲求诰命于弘光帝。是时,柳氏意得志满,一生之最好时光也。弘光朝覆灭,柳氏之光芒无出处,自是想一死殉之,实不欲重过那种卑微到泥土中的生活。如同《红与黑》之于连,事情败漏后,自杀是最好的出路。
由是言之,无恒产者无恒心,亦可表达为无恒产者有死心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