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人生,我手写我心】
重读《围城》,感悟些许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第一次读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了,估计是还是90年代末期读中专时。除了“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只依稀记得主人公的名字以及大概的故事情节。
这次阅读从图书馆借来小说,目不转睛的阅读,终于仔细地通读了一遍,笔记做了一点,但还没有做全。很多经典语录如珍珠一般洒落在字里行间,待要检拾与整理。
与第一次读不同,也许是多了人生阅历。感受多了许多。又到了理思绪,写感受时间。题目说是感悟人生,感悟婚姻,实则感悟的力量还是不太够的。就当杂记看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好好的来理头绪了。
这是一本描述抗战初期一群知识分子的爱恨情仇的长篇小说,为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国破家亡的年月里,尚能保持优雅的书生,骨子里流淌的风度,简直就是奢侈品。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钱钟书先生他的可爱,他的博学,他的幽默。幽默的语言透漏出的是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读着有趣的一本书,却又读出人生或者婚姻,真的与阅历是相关的,其实看到最后我的心情是很压抑的,总觉得回味悠长。看着读初中的女儿,她们老师要必读书目中有这本,好象是明年暑假的必读书目,不知到时她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原来读一本书总是会喜欢里面哪个人物,主人公也好,还是配角也好,总会有一个让我感动或者欣赏的。但这本书读下来,人物到是个个有了印象,但却个个都不太喜欢,无奈的生活不讨喜吧!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特别不喜欢他在感情上的态度与所做所为,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看着几个与她交往的女性,他都是或远或近,若离若即,没有一点男人的担当。对于鲍小姐,他无力抵抗,对于苏小姐,他优柔寡断,对于唐小姐,他无所行动,对于孙小姐,他没有判断。他感情上的围城说到底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前却有拼命的想进去,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构成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一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也决定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有着围城,我们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无形的城太多了。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说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
现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压得很多人透不过气,也许从出生开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是随遇而安?还是反抗?或是拼搏?
读得忧伤又纠结,是因为不喜欢书中的这种压抑的氛围。也许也是感知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都有“围城”,事业,爱情,家庭,学习,生活都与这座围城密切相关,如何取舍?人性本恶亦或是人性本善?
不管人心,不管世道,我是否能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单纯的心?与人交往,不管是职场还是婚姻,我们也许不能见人就掏心掏肺,但能否做到真诚相待?
《围城》,小说界的奇葩,有的人爱到疯癫,有的人恨到胃酸。有人将《围城》誉为新儒林外史,有人因《围城》怀疑钱钟书先生的学识。事实上《围城》中有很多绝妙点,半句话写心情,一句话刺世,一个词刻画,即便是一句话补刀之类的小把戏也不在话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