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历史悠久的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昆明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官渡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这里云水淼霭,薰风无浪,风光如画。
早在唐代,“窝洞”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宋代,大约在1180年至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
高生世的船绳于岸边,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高氏似乎对官渡情有独钟,干脆把官渡划为自己直接管辖的治所,于窝洞置官渡县治,并修建了城池。
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最初建成于1828年,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登楼四顾,景致十分辽阔壮观,便取名为“大观楼”。
大观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撰出180字的长联,轰动四方。
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云南民族村,占地面积为1264.96亩,其中水域面积463.96亩。
集云南主要的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僳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
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