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读书笔记江雪读书社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发的联想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发的联想

作者: 佛晓星辉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21:25 被阅读0次

    本文为理事会读写营【0176】习作

    从小到大,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知读过多少遍,现在重读,仍然觉得亲切温暖。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逐渐没落了的士大夫家庭。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毛泽东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这样评价鲁迅: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我觉得把这两个评价放在一起,就应该是我们所认识的鲁迅了。

    以鲁迅的阅历和智慧来说,他的人格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复合存在。走进鲁迅的心灵深处,我们会发现,那里存在着丰富的好奇和温柔。

    鲁迅的精神世界,文学、人与自然,都存在着相互的映照之美。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他为我们描述的一幅如诗如画、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这篇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

    先说说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老家的后园,顾名思义,“百草”,一定是个荒凉的地方,那是在成人眼里的认知,“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因为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和童趣。

    作者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地描写了菜园里的景物,那里有菜畦、皂荚树、桑椹。再写眼前、脚下的景物,如何首乌、覆盆子等。

    由静到动的有石井栏、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等等。泥墙蔓草中的油岭、蟠蜂、娱蛤、斑鳌,所有都掩藏着他孩童岁月的好奇心和童心的秘密。

    还有那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世界,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是孩子们对昆虫“语言”的好奇想象。在百草园里描绘的就是儿童在自然环境里的极乐世界。回忆起来,勾起无穷的联想。

    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氤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故事极有声色,但见金光闪闪,风声飒飒,鬼影幢幢,妖气重重,恐怖极了,又生动极了。

    这就是长妈妈讲的“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尽管恐怖,但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好奇,又害怕的。令人对自然尚未认知的事物产生畏惧感和神秘感,挖掘了潜存于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又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即便是童心、童趣,鲁迅也写得一波三折。

    百草园的夏天是生机勃勃的,那么它的冬天呢?同样有无穷的乐趣。作品笔下的雪天捕鸟,怎样设机关,鸟雀如何入彀,闰土父亲如何传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虽然着墨无多,但却相当传神。仿佛一幅孩子们欢蹦乱跳的场景呈现在你的眼前。

    再看三味书屋,这里虽然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

    何谓“三味”?就是经、史、子三类书籍,“三味书屋”这一名称鲜明地表现了这所私塾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日常的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 “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书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但文中没有描述学生受罚的场面。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学生被罚,或许只是起威慑的作用,不得而知。

    读书背书是枯燥乏味的,师生们都放开喉咙地读,可读着读着,学生的声音渐渐地低下去,以至最后静了下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儿摇头晃脑大声地朗读着。

    读到高兴处,老师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日后说“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是对老师带着温情的微笑的调侃,而学生们呢?

    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小园子,学生经常偷偷地从课堂里溜出来到里面玩耍。在课堂间隙,当先生独自“读书入神”之时,孩子们便调皮起来了。这就是鲁迅的创作意图,于“严厉”的环境中,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天性和本能。

    总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于鲁迅生命历程来说,是相续而互补的两个阶段。“百草园”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象征着童年的好奇和怪异的奇幻空间;三味书屋“象征四书五经的正统文化”,鲁迅在那里求学六年,里面也具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更加带着儿童的谐趣。

    多么可爱的老先生,多么难忘的学塾场面,鲁迅回忆起来,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百草园是一种生命体验,三味书屋也是一种生命体验,它们无法相互代替,它们成就了鲁迅。

    读着这篇散文,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想到萧红《呼兰河传》中描写的属于她和祖父的那个“后花园”。比如这样的一幅画面: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

    萧红短短的一生,最快乐、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就是她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的后园人生阶段。

    我小的时候,在故乡的家中也有这样像极了萧红的那个后园。那里有父亲栽种的几棵沙果树、樱桃树、海棠树。菜的种类可多了,黄瓜、豆角、茄子、辣椒、土豆、花生、黄花菜、玉米、山药等等。对了,还有大门口搭个凉棚,上面挂着大大的吊瓜、圆圆的窝瓜。

    秋天,最喜欢看父亲挖很深很深的坑,才能把长长的山药取出来。搭个梯子上去,才能把树上高高的果实摘下来。

    房前屋后的那些花呀、草呀更多了,最多的是牵牛花,种子吹到哪里,哪里就开出花来。童年的趣事一张口就是一箩筐,说也说不完。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而且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无穷的想象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发的联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s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