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省古代文化中国近代史
一手拿刀,一手捧《论语》

一手拿刀,一手捧《论语》

作者: 梁宵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00:18 被阅读124次
    一手拿刀,一手捧《论语》

    太平天国的陷落,成就了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一位圣贤,曾国藩。

    曾国藩只比洪秀全大两岁,正当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屡屡落榜的时候,曾国藩却在北京春风得意马蹄轻,开始他十年的京官生涯。曾国藩是一个有着惊人毅力的人,为了时刻给自己以警示,他给自己改号为“涤生”,意思是“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他的名言就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经过苦苦修炼,在曾国藩的身上,逐渐形成了低调成稳,内圣外王的处事风格。

    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次年,曾国藩母亲去世,曾国藩在家丁忧期间,太平军声势越来越浩大,当时的正规军绿营军几乎完全没有战斗力,一溃千里。清廷无计可施,于是下旨曾国藩,命他在本地招募团练。在好友上门相劝之下,曾国藩夺情出任,来到长沙与江忠源,罗泽南一起招募乡勇,一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新军就此诞生。

    曾国藩招募乡勇,搞的大体是“责任制”,“承包制”。他选的官佐以文人为主,很多都是曾国藩的兄弟,同窗,学生和好友推荐的人选,几乎都是湖南湘乡人,坚决杜绝老兵痞。这些官佐负责回本地招兵,因此招募的士兵都是同族或同里的人,招的兵勇越多自己当的官也就越大。曾国藩把大量这样的管理工作交给了统领,而他的责任就是管好统领即可。这样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各官佐招募兵勇的积极性大很多,因为直接和他的官职挂钩,湘军因此有源源不断的兵力;第二,同营士兵大多为同族同乡,团体的荣辱感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毕竟在同族面前当逃兵,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湘军按照曾国藩的规划逐渐发展,慢慢壮大,替代了已腐朽不堪的绿营兵,成为后期消灭太平天国的中坚力量。

    曾国藩治兵的另一个特点是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所选的统帅们也大多是文人知识分子,既是军队的主帅,又是士兵的导师。

    太平天国沿途毁灭孔庙,道观。占领南京,扬州,镇江之后焚毁众多藏书字画,其中就包括藏在扬州和镇江的煌煌巨著《四库全书》。如此对儒家文化的毁坏深深刺痛了曾国藩,因为他是孔孟的信徒,儒学就是他的信仰。太平天国在文化、宗教方面的宣传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伤害的不只是曾国藩,而是整个中国士子阶层,基至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于是,曾国藩适时祭出文化主义大旗,在湘军出师之际,写了一篇著名的《讨粤匪檄》,檄文中痛斥了太平天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人伦的毁坏。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且扫地荡然,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太平天国和当时信奉儒学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整个中国士子阶层成为太平天国的反对者。

    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此时,曾国藩的麾下已经有了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这样的名士人才。而反观太平天国这边,天京内乱之后,洪秀全身边可用还算得上文臣的也只剩下洪仁玕了。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北京仕途青云直上的曾国藩,因为太平天国的出现不自觉走上了一条兵家的道路。曾国藩后来也自嘲道“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自下慎。” 不慎以杀人为业,成就一了番功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手拿刀,一手捧《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bj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