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利用大约一周的碎片时间,把王小波作家的《沉默的大多数》拜读完毕。感触良多,意犹未尽。
乍一看标题:《沉默的大多数》,会是抨击所谓人性的懦弱与高冷等国民劣根性的杂文吗?毕竟,此等类型的文章随处可见。
阅读之前,我喜欢略略猜测文章的内容,这是一种惯常的阅读思维。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迅速翻阅起来,果然有惊喜。
直到行文中不断出现上山下乡、亩产三十万斤粮食、插队、恢复高考、饥饿等字眼,方知此书仅是对一个敏感的时代大发感慨而已!
对作者而言,那段难忘的岁月,乃余温尚存,冷暖自知,那是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挥之不去,抹之不掉。
细究标题,所谓“沉默的大多数”,是在特定的年代,人们安于被设置的环境,安于被设置的生活,无力反抗,大多数人保持沉默,即便有想法的一小部分,也迫于形势而唯有保持沉默。
因为那是一段疯狂的岁月,因为那是一段蛮荒的时代。当我阅读完整本书后,终于领略到了作者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虽是杂文,但笔锋并未有鲁迅先生那般犀利,而是以黑色幽默般的语言、温和的笔调缓缓道来,读来并不沉重。书中的内容烙上了那段特殊时代的印记,尚有历史的余温,令每一个读者都能透过文字的点滴信息去重温那段斑驳的岁月,进而感受到作者那颗千苍百孔的心灵,渐渐走进一位知性暖男的灵魂。
刚看第一二章时,忍不住猜测作者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拥有跳跃性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性,不按章出牌的文字表达……料想这绝对是个理科高手,字里行间流淌着满满正能量的纯爷们气息,绝非一个文质彬彬的倔老头。果真,我的猜测完全正确,作者热爱科学,热爱物理和化学,可偏偏又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对世事的看法,作者乃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也是一个有风骨的人。
当然,若是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不避讳地说,我并不大喜欢这种直接了当的近乎大白话的文风,仍旧喜欢有些意气风发的生机盎然的甚至是诗情画意的表达,或许因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唯美主义者的缘故吧。
但佩服于他的逻辑思维,佩服于他的洞察能力,偶尔读一读这样的杂文,开拓一把思维,对我而言,也是极好的。阅毕,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
作者记录了一些荒诞的故事:如他的一个哥们去医院割盲肠,大夫打开他的肚子,找了三个小时都没把盲肠给找出来。作者似乎也并不着急,继续缓缓叙述道:也难怪,他们曾给驴子、牛马找盲肠,声称那些畜生的盲肠要大得多,好找哇!也就是说,在给活人治病的是兽医,读到此处你会惊出一身冷汗。结果一大帮人把白花花的肠子索性从腹腔里拿出来,七手八脚的倒腾,最后,病人实在看不过去,自己也帮着一起找,终于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了,若还是找不着的话,就不得不让打开的腹腔晾上一夜,因为照明条件实在不佳,手术没法进行……
作者的幽默,不,应该是带着一股苍凉感的黑色幽默,读来忍俊不禁,随即又忍不住心酸落泪,那是含泪的微笑。
再如另一件荒诞的事例:恢复高考那一年,作者连猜带解地去学习数学,没有老师就自己探索,凭着智慧顺利考上了大学。而另有一批人则找了数学老师来辅导,信心满满的踏上考场,结果全都考了零分,而那位老师也参加了高考,同样的零分,调出试卷一查,答案都写得满满的,就是全都是错误的答案,原来,老师只是让学生背答案,自己也背答案。
特殊年代不出点状况似乎对不起观众!
阅读的过程中,吃惊于数学辅导老师的这番操作,无人可敌。暗想,那个年代的数学真可以这么教么?竟然可以没有演算过程,直接背答案?这完全颠覆了我的三观。
有趣而又荒诞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挑牛屎猪屎上山,比如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又比如极端体验……
作者用智慧的心灵探求尘封已久的往事,用黑色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用温和的笔触娓娓道来。作者虽然历经坎坷,备受煎熬,字里行间却读不到半点戾气,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修炼的结果,这是理性的思考!
那段斑驳的岁月,余温尚存,作者冷暖悉知。
品读王小波老师的杂文犹如品一杯老酒,醇香扑鼻,愈品愈有味,读到会心处,却又忍俊不禁。
记录上文,日后翻阅起自己的阅读笔记来,欣慰自己也曾读过这样一本特别的书。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