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伦斯基和安娜之间横亘着丈夫卡列宁和孩子谢辽查。
文学大师的写作手法读来不禁拍案叫绝。处处都是鲜明对比,同时也给读者强烈的心理冲击,也许这就是文学作品最激荡人心的地方。
1.伏伦斯基参加赛马比赛,时间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还要先去看望心爱的安娜,两个人忘情的谈话使他沉醉,以至于从那种情境里醒悟过来,才知道比赛的事要迟到了,他让马车夫快马加鞭地赶路,到了比赛场地,比赛一轮都过去了,刚好轮到他,“他不慌不忙地换好衣服,他从来不慌张,也不会丧失自制力。”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伏伦斯基做事从来不慌张也不会丧失自制力,但他对心爱的安娜正好相反,没有自制力,即使时间紧急也要看望心爱的人。
2.“卡列宁这辈子一直是在处理各种生活问题的官府里工作的,可是每当他自己同生活发生冲突时,他却总是回避它。”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卡列宁知道了妻子安娜和伏伦斯基的暧昧关系,他很想把妻子拉回来,但一辈子都在处理别人事情的他,对自己的事无能为力。
3.伏伦斯基这样回答培特西夫人的“我要告诉你,我很忙。忙什么?我让你猜一百次,一千次……你也猜不着。我在替一个做丈夫的和一个侮辱他妻子的男人调解呢。”是不是很讽刺?调解别人的事得心应手,同样的事,自己深陷其中却孤注一掷。
除了对比,还有比喻,也非常形象贴切,安娜的孩子谢辽查,以孩子的视角看伏伦斯基,他疑惑、羞怯、不知所措,给伏伦斯基带来很大困惑。“只要这孩子在场,伏伦斯基和安娜就像航海者那样,从罗盘上发现他们高速航行的方向远离正常的航线,但没有力量刹车,因此一分钟比一分钟更偏离方向,但要承认自己误入歧途,那就等于承认毁灭。”“这孩子好比一个罗盘,带着他对生活的天真看法,指出他们偏离他们明明知道但又不敢正视的正确方向有多远。”
看到文中这些描写,简直顶礼膜拜,文字精彩绝伦,就像小说中塑造的安娜,有一种迷人的魅力,让人沉浸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