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是《道德经》第十六章的翻译和赏析:
翻译: 达到极致的虚无,守住内心的宁静。万物在四周生长,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世间万物繁多,各自返回它们的根源,回归根源即是静,静就是生命的恢复。生命的恢复是常态,了解这个常态就是明智。不了解这个常态,胡乱行动就会遭遇灾难。知道这个常态就能包容一切,包容就能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就能成为王者,王者就能与天地同在,与道合一,与道合一才能长久,即使身体消亡也不危险。
赏析: 这一章节阐述了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即通过内观和守静来理解宇宙的本质和生命的循环。它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认为这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老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修养过程,从个人的静心到对万物的观察,再到对生命循环的理解,最终达到了与道同在的境界。
读后感: 这一篇章让人深思,它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循环和变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同时,它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在的平和与对自然法则的尊重。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实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