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五)

作者: 夏光草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09:52 被阅读92次

    (五)贵柔

    上善若水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中老子完满无缺地解释了水的性质,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争、善、几于道、利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水有很多优良的品质。水同时也有祸水,也有洪水等不善的方面,所以几于道,而不是代表了道。

            水无私无争、谦卑、博大、自然之道、坚韧。

            自然之道,符合老子的“近取诸身,外取诸物”的想法,水来自自然,属于老子观察自然之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然后总结出一系列至简的大道理。勇、智、柔等11种优秀的品质,给人以启迪。水来自自然,同时我们能够从水中获取更多知识和智慧。

            水的坚韧值得我们学习,水清流急湍,不断前进,途中遇到石头等阻挡,它要么选择避开,或者选择勇敢地攻击障碍,直到克服了障碍,一往无前,目的是走向大海,汇聚成更大的水域。

          《道德经》中讲的“柔弱”的东西,有水、婴儿、草木、风,自然之物符合柔道思想,因为它们会适应生存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风至柔,不直接接触东西,而逐渐风化山石,不能琢磨。风不能琢磨,不能直接获得。婴儿是实物,不能代表一些虚幻的实物。所以老子拿水来比喻那些具有美好品质的人,更加具有说服力。

            上善若水的主语是水,也是得道的人,是能够得人心的统治者。水去到一些众人不愿去的地方,是代表了水的善地。水认为应该存在的地方,是下而不是上。水的善地,是不争,利于世人。

            水于善地,之后心善渊,意为心胸能够包容狭小局促的地方。把心藏到深不可此的水中,不把心中的思想和情绪藏起来,喜怒不形于色,这种人的思想境界很高,或许说把自己能够好好保护起来。“谋因疏败”,“国之利器,不可轻视于人”,心中能够藏事。

            生活中不能轻易展示自己的事情向别人,不能任人唯亲,需要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与善仁,一方面是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方面是给予,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能强迫接受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不一定对于别人来说,不一定好。

            还有盛情难却,不能推辞。承诺别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能违背诺言。

            水的信是指潮水,按照时间的变化而自然来去,人做事应该守信用,不能违背承诺。做事要做擅长的事情,做能接受的事情。水或者雨水按照时间和季节来到,滋养万物,正是动善时的体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贵柔”这种思想大处下,柔弱处上。 对于生活中坚硬的挫折烦恼之类的东西,不要盲目地一味坚持一往无前,直到冲撞地头破血流。大丈夫能屈能伸,遇到困难,要适当地避其锋芒,选择柔弱处事。

            “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不局限于刚强的对立面,而是已经成为《道德经》中的一些哲学观点。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指的是: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灾祸,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大的苦痛,就能享受多大的幸福。致虚极,守静笃。能力越大,同时责任越大。不尚贤,使民不争。不羡慕别人的成就,只思考自己是否努力到一定程度,值得自己去得到那么多的成就。

            这样看来,水的柔不仅是柔弱,它还是另一方面的坚韧和强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冷冬年:友友诗文美如花,我的赞像大西瓜。🌺🌺🌺🌹🌹🌹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q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