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9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
孔子说:“我能说夏代之礼,(但其后代)杞国无法为我印证;我能说殷代之礼,(但其后代)宋国无法为我印证。这是由于文献资料和熟悉夏殷之礼的人不足之故,否则就能验证我的话。”
【注释】
“杞”是周武王给夏禹后裔的封国。
“征”意为证明、验证。
“宋”是周武王给商汤后裔的封国。
“文”指历史典籍,即现代所谓之文献。
“献”指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评析】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用几分钟可以搞定的知识,在2500多年以前的孔子时代,不知要走多少路、拜多少师,才学得到。因此古人的博学,是真的来之不易。孔子能言夏殷之礼,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此,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僖子才会遗命其子孟懿子向孔子学礼。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孔子师郯子”。郯子就是商汤后裔,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周灭商后,周武王将“郯”地(今山东郯城)封给了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归于宋国辖制。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曾往鲁国朝见,孔子遂得以向郯子学习殷礼。
孔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充分体现了孔子的虚心好学。而孔子时代学习条件之艰难,也使得孔子的博学更显难能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