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明君——李枕】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8:26 被阅读9次

    【传奇明君——李枕】

    【传奇明君——李枕】

    开场白:

    历来登上皇位的无非是以下几种途径。

    自己是牛人,有一大堆猛人相助,硬生生的抢下这把椅子,如刘邦、朱元璋等开国雄主;

    不但会投胎,时机还选的好,许多靠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便属于这种类型;

    洞察人性、演技了得、情商高超赚取了皇位,隋炀帝杨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但会来事,同时会办事,这样也能登上皇位,雍正皇帝这方面是行家;

    其他的如靠政变上台、被太后和大臣拥立上位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有人告诉你说,他靠装疯卖傻登上了皇位,你一定会摸摸那讲故事的家伙的脑门,发烧了吧,不然,为嘛大白天说胡话呢?

    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是靠装疯卖傻最终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且他这个皇帝还干的不错,后人将其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这不得不说是件让人啧啧称奇的事情。

    李忱,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从小就孤僻木讷,一直被皇宫里的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三十六岁登基之后,李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与英武,短短一年,就消灭了为患大唐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

    李忱在位13年间,对内澄清吏治、从谏如流,并蠲减赋税、鼓励生产;对外则西败吐蕃、北破回纥、南征安南,并收复河湟故地。堪称晚唐头号明君,一度中兴帝国,被后人誉为“小太宗”。

    一、出生卑微

    其母郑氏,是位经历极度传奇的女子。

    郑氏因面相大贵,被李锜纳为侍妾。

    正史中关于郑氏的记载极为简略,其生年、家世等情况俱不详,从仅有的资料中我们得知,她出生在润州丹杨县,起初是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李锜的侍妾。

    且说浙西富饶甲天下,并且李锜掌管天下的榷酒、漕运命脉多年,再加上他在辖区内私自增加税收、疯狂聚敛,经过多年的“努力”,积聚起惊人的财富。

    随着权势和财富的不断增长,早蓄不臣之心的李锜开始做起了“皇帝梦”,并在辖区内大肆招兵买马。

    此时,有相士将郑氏推荐给李锜,宣称此女面相大贵,将来必定能诞下天子。李锜闻言大喜,认为郑氏既然能生下天子,那么自己把她娶进门,必定会做天子之父,同样也会是皇帝。所以,李锜便真的把郑氏纳为侍妾,并对她极为宠幸。

    但让李锜没想到是,郑氏还没来得及为他生下儿子,自己的造反事业便走向失败,最终被手下的将领逮捕后送往长安,与其子李师回一起被腰斩,时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

    李锜伏辜后,其家被抄没,郑氏则以叛臣眷属的身份被没入宫庭,以宫女的身份服侍郭贵妃。

    郭贵妃是大功臣郭子仪的孙女、唐太宗的外孙女(在辈分上是唐宪宗的表姑),也是后宫实际上的皇后,因为出身高贵、深得恩宠且诞下“准”储君(即唐穆宗李恒),所以在宫中经常颐指气使,郑氏因此没少遭到欺凌、打骂。

    好在郑氏姿色甚美且命足够好,在郭贵妃的身边侍奉没几年,便被唐宪宗看中并临幸,不久后生下第十三皇子李怡。

    郑氏诞育皇子有功,地位得以提升,但饶是如此,仍免不了受到郭贵妃的欺凌。

    二、装疯卖傻

    李怡出生后,由于母亲郑氏身份低贱,自幼经常被兄长们欺辱,渐渐地便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以至于宫里宫外的人都说他是个傻子。

    唐穆宗及其子敬宗、文宗、武宗在位时,郭贵妃以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频频插手政事,并裁决后宫事务,动辄给郑氏母子“小鞋”穿。

    李怡为人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慧(不聪明)”。他十多岁时,身患重病,当时病势愈发沉重,忽然有光辉照耀其身,他便马上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像对待臣下一样,他的乳母认为这是心病。

    但唐穆宗李恒看过后,却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并赐给他玉如意、御马、金带。

    李怡常常梦见乘龙上天,他将此事告诉母亲郑氏,郑氏对他说:“这个梦不应该让旁人知道,希望你不要再说。”

    李怡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愈加隐晦不露,与众人在一起时,不曾多言。

    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常在宴饮集会之时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称其为“光叔”。

    李炎为人豪气,尤为瞧不起李怡,对他不甚礼遇。

    李忱为什么选择装疯卖傻呢?

    这要从他早年的经历说起,当时还是他哥哥唐穆宗在位,据说有一次,李忱进宫向太后问安,哪曾料想刚好碰到一场刺杀,虽然刺客很快被抓住,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但是李忱自此却变得沉默寡言,尤其是目睹朝中各种争权夺利、血雨腥风的政治变故,更加让他明白只有保持沉默、不引人注意才能让自己性命无忧。

    哥哥唐穆宗驾崩后,即位仅仅两年的侄子唐敬宗李湛为宦官刘克明所杀,另一个侄子、比自己大一岁的李昂登基为帝,是为唐文宗。

    除了非去不可的宫中聚会,李忱一般不和别人来往,即使参加聚会,他也不发言。

    文宗皇帝经常驾临十六宅(宗室诸王的住宅小区)和诸王饮宴,席间也经常逗弄这个叔叔说话,但是文宗以及其他王爷如何插科打诨,李忱都不为所动,最多偶尔傻笑看着大家。看着他的这种窘态,众人越发开心,“宴席戏光王”成为大家的乐趣之一。

    十几年如一日这样的装傻表现,要么是愚不可及,要么是心机深沉,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企图,继哥哥文宗之后登基为帝的唐武宗就是这样想的,哪怕这个光王装傻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唐武宗也绝对不能让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为了以绝后患,他决定找机会除掉此人。对一个傻子明目张胆的下手,身为堂堂帝王,他实在是觉得自己有些面上无光,因此他只能使绊子、耍阴招。

    于是,光王李忱的悲剧生活开始了。

    当时的宫廷贵族盛行打马球的运动,唐武宗更是此中高手,每次打马球,他都点名让光王李忱陪同,结果这位光王经常莫名其妙的突然从马上坠落;有时候光王在宫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了下去,摔得不是鼻青脸肿,就是遍体鳞伤。不过幸好都是些皮外伤,休息了一段时间,又恢复如初。

    我擦,小样,还整不死你了,唐武宗决定给这个叔叔来点狠的。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唐武宗带着众王爷出城打猎,当然,光王必然身在其中,话说,等大家打猎结束返程了才发现光王不见了,唐武宗安慰众人不用担心,他已经安排人去找了。一个傻子,没人当回事,于是众人兴高采烈的带着自己的猎物回去吃火锅了。被丢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天的光王真是命大,被一个路过的巡检搭救,送回了十六王府。

    正等着安排人给光王收尸的唐武宗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光王没死,气的他是哇哇直叫,苍天啊。害个人有那么费劲吗?

    这次,唐武宗决定撕掉羞羞答答的面具,他密令四个宦官直接将光王拿下,丢进一处密室关了好几天,最后又把他捆得像个肉粽一样扔进了皇宫的厕所中。

    这样对待一个傻子,连太监都看不下去了,太监仇公武进言道: “亲王不应久沉厕中,不如诛杀为好” 。

    在征得唐武宗同意后,读了一些书的仇公武一向以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为偶像,他冒着很大风险从厕所中救出李忱,虽然一身粪便,奇臭无比,但是为了自己那伟大的理想,他毫无怨言。他把光王藏在马车上,上面盖了粪便等物,偷偷送出了长安城。

    光王李忱离开长安后,一路向西狂奔。从此隐姓埋名,流落民间,最后逃到了浙江安国寺削发为僧,直至后来重返朝堂。

    数百年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途经此地,有感于唐宣宗李忱的传奇人生,特地赋诗一首: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但也正因如此,李怡得以保住性命。

    三、政治背景

    自从“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在唐朝政坛上,活跃着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他们身残却志坚,他们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灿烂的业绩告诉所有健康正常的人一个道理:咱们太监不好惹,咱们太监有力量。

    他们的业绩包括:拍板拥立八个皇帝,杀了两个皇帝(唐宪宗、唐敬宗)、废掉一个皇帝(唐顺宗)。权倾天下、威加四海的大唐天子在他们面前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低眉顺眼的,时不时的还得看这些家奴的脸色行事,连皇帝唐文宗都发出感慨:

    “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为什么这帮皇帝的家奴能如此猖狂,甚至可以操纵皇帝的废立和生死呢?

    因为他们手中掌握有军队——神策军,神策军本为一支戍边军队,“安史之乱”发生后,这支军队被调出来支援平乱,几经周折,到了唐德宗在位时,这支军队成了实力强大、编制健全、装备精良的禁军,唐德宗认为朝中文武大臣都信不过,因此把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到了太监手中,神策军最高指挥官叫做护军中尉,鼎盛时期拥有人数十八万多人。

    “枪杆子里出政权”,握有这支强大的禁军部队,正是太监们可以为所欲为的最大本钱和依靠。

    四、乱世登基

    将目光回到公元846年的4月22日,此时的朝中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唐武宗因为服食丹药中毒身亡,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册立太子,由于事起突然,因此也没有指定接班人。不过即使指定了,多数也是做不得数的,因为首先要问问权倾朝野的那些大太监能不能答应。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位空悬牵动着朝中所有人的神经,当时的神策军中尉、太监首领马元贽将宗室诸王挨个瞧了个遍,最终拍板拥立光王李忱为帝。

    李忱何许人也,刚刚去世的唐武宗的叔叔,时年三十七岁,很多人肯定会感到难以理解,这个马元贽是不是傻啊,通常太监挑选皇帝,要么是挑选和自己来往特别亲近的王爷,这样权位有保障,要么是挑选没有根基、岁数小的皇子,易于控制。 为什么偏偏挑中这位并不起眼、年近四旬的光王呢?

    能在太监中混到一把手位置的,当然不是泛泛之辈,大太监马元贽挑选光王李忱的原因很简单,此人好控制,是所有人公认的“智障人士。”(平时反应慢,话也少)《资治通鉴》中记载为“宫中皆以为不慧”。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危,大太监马元贽为了操控朝政,便把李怡推上监国的位子,并更名为李忱。

    且说,当马元贽把貌似白痴的李忱推上前台时,宦官们欣喜不已,然而等到他刚上位,便马上换了副面孔,由痴呆愚笨而变为威严果决。

    当光王李忱登基为帝后,有一个人欣喜若狂,正是帮助李忱逃出生天的宦官仇公武,是的,他有理由这么笑。他一直深信自己救出的光王有一天会成为自己举足轻重的政治筹码。而今,自己成为当朝皇帝的救命恩人,仇公武当然有理由笑得这么灿烂。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当李忱开始着手处理政务时,仇公武就笑不出来了。

    包括所有一直认为李忱是傻子的人都笑出不来了,他举手投足之间俨然一副天子气派,神色威严,目光从容,对待大臣恩威并施,处理朝政果断干练。

    唐宣宗李忱登基后,彷佛要把这几十年来积攒的智慧、能量、魄力全部释放出来,他果断下令将权臣李德裕罢官出外,结束牛李党争,恢复了朝局的稳定;

    同时非常注重限制宦官的权力,包括拥戴他上位的大太监马元贽都被他晾在一旁。

    此时,宦官们方知上当,但既然木已成舟,也是无可奈何。

    五、勤政惠民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对外方面,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复河湟之举,为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

    李忱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

    李忱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在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

    李忱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在对外问题上,李忱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因此,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尽管李忱本人在即位后“忧勤无怠”,但天下常发生水旱灾害。而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任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宣州都将康全泰驱逐其观察使郑薰、湖南都将石再顺驱逐其观察使韩琮、广州都将王令寰驱逐其节度使杨发、江西都将毛鹤驱逐其观察使郑宪。李忱分命崔铉兼领宣、池、歙三州观察使、温璋任宣州刺史、蔡袭任湖南观察使、李承勋任广州节度使、韦宙任江西观察使,平定了各州叛乱。

    六、因病驾崩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长年药)中毒,“病渴且中燥”,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

    八月七日(即859年9月7日,此为《旧唐书·宣宗纪》载;《新唐书》则记为八月十日,即9月10日),病入膏肓的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群臣上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大中十四年(860年)二月,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咸通十三年(872年),唐懿宗李漼追谥李忱为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七、为政举措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唐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李忱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李忱本人极其重视科举),一举消灭了为患唐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武宗在位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李忱即位后,纠正武宗时期矫枉过正的灭佛弊端,使其得到了适当的恢复。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对加强皇权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李忱任用宰相,皆由自己亲自选定。一次,李忱命萧邺为相,遣枢密使询问是否留其史职,李忱惧有朋党,遽换崔慎由为相。

    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李忱完全是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

    对比之下,李忱对缺乏才能的皇亲国戚却不徇私情。其舅郑光为节度使,李忱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李忱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兵部侍郎蒋伸曾向李忱上言,认为官位易得,其中多有心存侥幸的人,可能止卵。李忱对其言论倍加称叹,并再三留住他说:“别的时间就不再能单独与你谈论政事了。”不久后,李忱就拜蒋伸为相。

    李忱即位后,鉴于前朝晋升高官太滥的弊端,他对高官的人数予以严格控制。官员各以品级授服色,自唐高宗上元年间以后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九品服深青,流外官及庶人服黄。时以紫、绯为高官,所谓的赐紫赐绯即为升高官。李忱极为珍惜紫、绯,侍从官常备紫、绯二色服相随,但有时半年未赏出一件。他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换言之,也就是不以个人好感相授,不以亲近相授。

    李忱最重视的是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整个帝国由各个地方所拼而成,这些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定可否。他对此的解释是:“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李忱虽然宽仁爱人,但用法极严格。尤其对于身边的人,李忱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他曾说:“违犯朕的法律,即使是我的子弟,一样不宽赦。”

    《资治通鉴》及《唐语林》记载了李忱用法严格的两件故事:

    李忱在位时的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李忱认为他能为自己解闷,很是宠信。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李忱立即板了脸,说:“朕养着你是为了娱乐,你怎么能干预朝政呢?”从此便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他处以流放。

    还有一个乐工名字叫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极得李忱宠爱。罗程倚恃宠,竟然因小事杀人,被关进大牢。乐工们为他求情,说他有绝艺,可为李忱游宴助兴,要求赦免他。可李忱却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下令将罗程给杖杀了。

    善于纳谏,是李忱有别于唐朝晚期其他君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曾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极为激烈,他便取消了行程。

    李忱纳谏的程度,仅次于唐太宗,不论是谏官论事,还是门下省的封驳(将君主不合适的诏令退回),他大多能够顺从。此外,他十分尊重大臣的奏议,每每得了大臣的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

    唐太宗纳谏,得了魏徵;李忱纳谏,得了魏征的五世孙魏谟。魏谟是唐文宗读《贞观政要》后,思慕魏徵,而在魏征后裔中找来的。魏谟入仕后,再现了魏徵直言极谏之风。李忱登位后,遂拜魏谟为宰相。其他宰相进谏,唯恐君主不快,都委婉而谏,独他开门见山,无所忌讳。李忱常叹:“魏谟有他祖辈(魏徵)的风范,朕心极重他。”

    李忱临朝,对待群臣如待宾客,从未有倦容。宰相奏事,他威严不可仰视。奏毕,他脸上放出微笑,让群臣闲语,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经一刻时辰,复严肃地告诫群臣:“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说罢,起身回宫。大中年间最得圣眷的宰相令狐綯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但是李忱极度礼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礼,非常的恭敬,如此一来,恩威并重,以威权驾驭大臣,被称之为智术治国。

    李忱还极度平易近人,宫中一些低下的杂役,只要李忱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长相和名字以及所负责的工作,从来没有弄错过,这些宫人如果生病,李忱还会派御医去为其诊治,甚至还会亲自前往探视病情和赏赐物品,这在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李忱不但记性好,且心极细。度支部门上报污损的布帛,奏表中将“渍”误写成了“清”,主管官以为李忱不会注意,胡乱报了上去。岂知李忱一眼看破,处罚了与此事相关者。

    经常外出游猎的李忱,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并且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但是天下之大,李忱不可能全部走遍,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秘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天下各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编为一册,专门供他阅览。李忱将其命名为《处分语》,此事除了韦澳之外无人知晓。不久,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询问后,得知李忱掌握的资料正是出自《处分语》。

    为解决宦官问题,他以论诗为名,召翰林学士韦澳入内,屏退左右侍从,问:“近日外面舆论,对宦官的权势有何说法?” 韦澳答道:“陛下威断,宦官已大有收敛。”

    尽管大动作无法实施,但李忱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宦官内园使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李忱立即剥了李敬实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

    李忱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由宦官充任)连坐。宦官问题虽终未能全盘解决,然李忱在整顿吏治上下了大功夫,非但收到了一些成效,且赢得了民众的颂扬。

    按旧例:每次罢免左护军时,继任者从右军挑选;罢免右护军时,则从左军挑选;以此来防微杜渐。李忱在位时,以法驭下,每次罢免左、右护军,常从本军中挑选继任者,众人都无法窥测他的想法。

    宣宗堪称晚唐头号明君,在位期间一度中兴帝国,被后人誉为“小太宗”。

    【传奇明君——李枕】

    丁俊贵

    2019年7月1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奇明君——李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an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