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日更大挑战
关于转型的一句话真谛:“你一定要有一只脚是深深扎根在土里的……”

关于转型的一句话真谛:“你一定要有一只脚是深深扎根在土里的……”

作者: 燕儿姐陪你闯职场 | 来源:发表于2020-10-26 13:25 被阅读0次

    今天想聊一聊关于转型的话题。

    坦率说,我的经历中,只有一次无意识的转型,和目前正在经历的有意识,有规划的转型中~

    1  幼儿园老师 到 互联网顾问的   误打误撞

    从来没想到第一次换行业的经历是转型,直到前一段和辅导的客户(季度会员)在沟通时,他说:你从幼儿园老师,到互联网行业,是跨度特别大的转型,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听到这个问题时,才想,也是哦,如果从行企职来说,是跨了行业两个毫不相关的行业,换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职位也是从老师,到互联网推广实施顾问的切换。

    现在看来,那是一场完美的“转型”。虽然当时没有做职业规划,也还不懂职业规划的知识技能,但是在今天我已经是位职业规划咨询师来看,当时的选择是暗合了职业规划的一些理念。

    比如说选了一个当时还处于朝阳期,或者发展前期的行业,选了一个有潜力的产品和公司,跟着公司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等……

    不过,这次看似完美的“转型”,在心里,我仍然把它定义为无意识的职业定位的选择,撞了大运选了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行企职。是在做了1年幼儿园老师后,确定自己不喜欢没动力当一辈子幼儿园老师,于是向外寻求机会。

    同学们大部分是在做幼儿园老师,pass掉,还有几个朋友做汽车销售--我去面试,对方说如果有驾照,底薪每月多50元,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负分的我来说,短期内考个驾照,太难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交了学费去驾校学习,直到学费过期也没去学)

    网上看招聘信息时,被互联网这一岗位吸引,看下地址挺近,想着去试试看。面试后,同一天接到汽车销售,和推广顾问两个岗位通知。还是被互联网吸引--主要是被上班的时候能上网吸引,就这么误打误撞的进了互联网行业,这一选 ,干了13年,把当时的“网上都是骗人的”行业干成了现在的“热门行业”。

    2  互联网企业高管 到 职业规划咨询师 职场发展教练的 步步为营

    现阶段的转型目标:是 以“职业规划咨询师 职场发展教练”为产品,为职场人士提供通关打怪,发展晋升的教练服务,工作形态是自由职业者。

    行企职转换:行业从互联网行业跨到咨询&培训行业,企业的转变则是由被人雇佣,到自己雇佣自己,职位由企业高管,到集老板,员工于一身的自由职业者。

    探索期--是什么时候起了转型的念头?

    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转型的想法,当人生经历中有了“妈妈”这个角色的时候,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并认真思考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时,就会开始探索之旅。

    于是,经过了很多的探索,如果用时间衡量的话,从起心动念到确定目标,我用了8年时间。

    8年的时间,我都做了什么?

    探寻方向:职业调查--信息收集,职业访谈,自我思考;

    转型评估:时间,精力,经验,技能,金钱,人际;

    岗位对照:知识,技能,才干,任职要求

    实践验证:用了7年左右时间,自学知识,并学以致用到自己身上,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到企业高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兼职公司内训师,训练自己授课,培训等技能;

    市场验证:到现在为止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系统学习生涯规划知识,实践咨询技术,把自己扔到市场上,真实的做咨询,拿反馈,再优化精进。

    目标确认期--感兴趣吗?能持续做吗?胜任吗?价值回馈符合预期吗?

    就像在咨询技术的学习中,老师说“快就是慢”--找到真问题,当真正的问题,和问题的根源探索出来后,解决方案会自动浮现出来。

    用到转型上,就是当你的探索期的行动,做的足够深入的时候,你的目标就自动浮现出来了。

    当把自己扔出去的时候,各方面反馈就会涌回来。那些关于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有价值回报,只是听别人说,怎么能够了解的到,唯有“躬身入局”,把自己扔到水里扑腾扑腾~

    这个期间,最重要的是收起玻璃心,接受自己是在新领域里是小白,该交的学费交,该踩的坑踩,该做的行动,一定给要行动,行动,行动。。。我还从来没见过转型一帆风顺的人,也从来没见过谁的人生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呢。

    副业过渡期

    目前我就处在这个阶段,给自己大概3-4年的时间,向全职切换。为什么不直接切换?

    基于我明确的目标是自由职业后,不考虑通货膨胀,年收入要和现在持平,而达到之一标准,目前我缺少的是流量,解决办法是个人品牌打造。

    如果全职切入,可能会用1-2年的时间打造出来,这意味着我现在需要储备至少2年的应对低收入,学费,混社区等储备金,钱不够,时间来凑,于是我延长到3-4年。

    我需要接受的挑战是:用3-4年的业余时间,重点打造在职场教练这个身份上的个人品牌。需要做好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到底管的是什么-我在副业变现路上的实践 - 简书。需要注意身体健康的零存积累。

    换来的是抗风险能力,如果4年后全职的第一年没有达到预期收入,我的储备金可以支持我多拼2年。

    3 被动转型和主动转型

    按照数据粗略统计,职场人第一次有转型念头的时间有:30岁左右,35岁左右。

    面对的场景有:

    人生角色突增--成为了别人的妻子或丈夫,成为了别人的妈妈或爸爸)

    面对突发事件-- 可能是父母健康状况出问题需要照顾,公司发展出现状况需要新的能力,或者裁员(网上第一家传出的辞退35岁+的是华为吧)等等都是重新开始思考职业发展的时机,但是这并不是转型,或者说思考转型的最好时机。

    而通常转型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3年。

    随着大家都知道的2020年的影响,很多人都被动的面临要换个工作,换个行业,被迫转型~~每次接到这样的转型咨询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沉重,因为主动的叫“转型”,被动的只能叫“裁员”。

    如果说,我正在经历的第二次转型,和第一次误打误撞的转型,区别在哪里的话,我想最大的区别是:二十多岁的换工作换行业,成本低,负担小,考虑因素少,说换就换了,不行再换,容错率高;而三十多岁的转型,至少要考虑切换成本,未来职业的是否可持续发展,以及身上的责任,以及用人市场对高年龄的不友好,一旦选错,时间成本耽误不起,容错率底;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硬要和二十多岁拼体力,拼冲劲儿,那本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好的策略是,用你三十多岁的人生阅历,职场经验,人脉积累,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路径来。

    转型知识小课堂:

    探寻方向--有哪些方向是我有热情的,

    职业调查--了解职业目标 性价比最高的探索方式;

    转型评估--我准备了哪些转型的资本。

    关于转型,我听过的最得我心的一句话是:你一定要有一只脚,是深深扎在土里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腾出另一只脚去探索。那扎在土里的,就是转型准备度,扎的越深,准备度越高,华丽转型的概率就越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转型的一句话真谛:“你一定要有一只脚是深深扎根在土里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ha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