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想起第一次做月饼的情景。
餐桌上铺着硅胶垫,面团和馅料一坨一坨的排成并不整齐的两排。我拿起一坨面团,用擀面杖擀一擀,然后又拿起一坨馅料放中间,像包饺子一样包起,塞模具,压模,一个月饼就成型了。
虽然这些月饼还是偶尔有露馅儿的,但是已经是“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了!是的,在试过正宗版的皮馅比2:8失败后,我又尝试了简单版的4:6,结果仍是皮不能完全包裹住馅儿。最后,我只好决定1:1。
听到烤箱“叮”的一声,我非常激动,想着马上就可以尝尝自己亲手做的月饼的滋味啦。但是,我仔细看了看,没错,教程的最后一步清楚地写着,烤好的月饼要回油几天待饼皮软化了才能吃!
回油?是什么?我赶紧百度,原来回油指的是月饼放置一段时间以后,饼皮吸收一定的水分、油分以及月饼馅里面的油分以后,变得柔软油润,这个时候月饼的口感才会达到最好。
怎么觉得“回油”这情形有点像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时刚毕业,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干劲十足,老想创新、突破,看不起按部就班的老做法。经过几年的历练,才发现,知识没有经过消化、吸收、融合等一系列的积淀过程,是不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就像月饼不经过回油,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吃起来马上发现硬得像石头,就算死命咬也只能咬碎点皮,根本吃不动,更谈不上美味了。
第二年,中秋前两周的时候,孩子的同学邀她去体验做月饼,我陪同前往,才知道包月饼只需将面团搓成一个圆,然后在手心拍扁,把同样搓成圆的馅料放进去,不断推动面皮,就能慢慢包住馅料。我之前是把月饼当成饺子包了,皮集中在上部,下边就容易露馅儿。
技术提升后,我迅速订购了广式月饼材料套餐,重新购买了好看的模具,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我满心期待的这次升级版月饼,由于馅料不好,干燥到结起小硬块了,咬一口,切面一片白粉,嘴里一堆粉末……
我大受打击,为什么技术更好,准备更充分,效果却没有更好呢?
想起刚刚买烤箱的时候,学做的第一款烘焙食品就是牛奶饼干。正逢年底,我就设计制作了印有“2015 Happy New Year”的邮票饼干,在2015年元旦那天送给朋友们,获得了一致好评!
烘焙中的人生哲学当时迷恋汉服的我正在参加“着汉服学茶艺”的课程,于是想着能否做一款汉服饼干来做茶点。说干就干,牛奶饼干够硬,完全可以塑形,但是没有模具怎么办?做呗!然后我就用硬纸板画了一件最最简单的汉服基本款——斜襟半臂。定稿后剪下来,就得到一个大轮廓的模板。再用硬纸板画一张,剪下领口和前襟的一半,又得到两部分,就凑齐了三个模板。就是用这三个简易模板,加上蛋糕小刮刀的画画切切,我硬是做出了原创汉服饼干。
烘焙中的人生哲学想起过去成功的案例,我不禁沉思,为什么第一次做月饼成功了第二次却失败了?我明明具备一次做成月饼和汉服饼干的实力的啊!这中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我自以为的“原创”汉服饼干,不过是做了形式上的改变,配方、做法都没变。在汉服饼干之前,为了拿出像样的2015年新年小礼物,在一个月内,我以一次5片的量练习了五、六次,加上正式送出的一百多片饼干,我是练习了约二百个牛奶饼干才开始做汉服饼干的,做成也是很正常。
而第二次做月饼之前,尽管自己觉得技术进步了,但其实我只练习过一次,不到二十个的量,根本不懂枧水是怎么回事,更没有试过自己制作馅料,当然也不会辨别材料的优劣,失败也算正常了。第一次的成功只是运气好而已!
没有回油的月饼吃不动,未经积淀的知识用不好,未经锤炼的技术不稳定——这就是我在做月饼的过程中学到的人生哲学!
看来,第三次做月饼,我要从长计议了。
美食专题小作文征集令:http://www.jianshu.com/p/e03cb1b3951a
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