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闵子侍侧,訚訚(yin)如也;子路,行行(ha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译:闵子骞在旁边,温和,有条理,看着很舒服;子路呢?说话很简单,但不断在动,好像坐不住;冉有和子贡两个人气度很大,很潇洒;孔子对这几个围在他身边的学生,觉得很高兴。但他很遗憾地说,子路将不得善终。
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鲁国当时财政经济发生问题,当时主管长府(财政)这个机构的人,大概相对当时的制度有所改变。闵子骞说话了,他说,制度不要轻易去动,如果变更制度,整个社会又要经过一番波动,才能适合新的制度,不如沿用现有制度,方法变一变就好了。你看怎么样?这事后来传到他老师孔子那里,于是孔子说,这个人平常老老实实,不大说话的,但一说话,就把握住了重点。
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子路正在鼓瑟,孔子看见,觉得很好玩,于是就讲了一句笑话,他说子路啊!他对于鼓瑟,还没有入门呢!同学们听到孔子这个批评,对子路就不佩服了。孔子看到同学们这个盲从的毛病,就说,你们也真是太看轻人了,我说子路的话是为了勉励激发他。实际上,子路鼓瑟的成就,已经进入了厅堂里,不过没有进入内室去而已。
16.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师就是子张,商就是子夏。
译: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人,哪一个比较好,孔子说,子张过头了,子夏则是不及。子贡就说,这样应该是子张比子夏好了,因为子张超过了头,总该是好的。孔子说,不见得如此,超过了标准与不够标准,一样都是毛病。(做得恰到好处,符合中庸之道,才是对的)
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孔子说季家为鲁国的权门,财富已经很多了,比周公还多。可是学生当中的冉求,还公然设法替他找更多的钱,还为他加倍地设法搜刮,等于是拍季家的马屁。所以孔子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可以开除了,你们可以公开地把他轰出去。
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僻),由也喭。
柴,姓高,字子高,小孔子三十岁。
译:高子羔这个人比较笨,朴拙;曾参有点慢吞吞的;子张比较个性,有点固执;子路做事比较粗鲁豪放。
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孔子说,品德最好的只有颜回,具备各方面的长处,差不多够得上道德的标准,但是太穷了。子贡个性与众不同,老师希望他专门做学问道德,可是他跑去做生意了,而且他做生意的本事非常大,判断估计不会失败,每次都被他料中。
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子张问孔子,怎样算真正的善人?我们人究竟要做到什么样子才能称得为善人?孔子说,做一件好事,不必要看出来是善行(不践迹)。而且不要为了做好人,做好事,用这种善的观念把自己捆起来(不入于室)。
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有些人讨论问题,讲话非常有理,议论非常精辟。但是要了解,不要认为此人话讲对了,就是君子,是了不起的人。你看见他态度温和,言谈温和,就认为此人很有礼貌,很有才气,这也错了。
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子路问,听懂一个道理之后,马上就去做吗?孔子告诉子路说,你还有父母兄长在,责任未了,处事要谨慎小心,怎么可以听了就去做呢?冉有也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说,听了你讲的这些道理,我要立刻去实行吗?孔子说,当然!你听了就要做到,就要实践。公西华听到以后,觉得奇怪了,跑来问孔子,他们两人问同样的问题,你的答复却完全不同,我越听越不懂了。我现在鼓起勇气,想请你原谅一下,请告诉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两种答复?孔子说,冉有的个性,什么事都会退缩,不敢急进,所以我告诉他,懂了的学问,就要去实践力行。子路则不同,他太勇猛,太激进,所以把他拉后一点,谦退一点。
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孔子在匡,人家误以为他是阳虎,所以他在那里受到包围。后来归队的时候,颜回最后才回来。孔子一看到颜回就说,你把我急坏了,我还以为你这次蒙难死了呢!颜回答道,老师,您还在,我怎么敢先死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