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传统文化
湘博举办的“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展,让人凭添乡愁

湘博举办的“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展,让人凭添乡愁

作者: 阿山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13:29 被阅读0次

    前不久,笔者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在三楼展厅看到了由该馆与长沙大观文化共同打造、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展“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让远离家乡的笔者油然而生乡愁。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大画科,比山水、花鸟更早成熟,历代画史在分门别类时往往把它放在最前列,其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有言:“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在早期绘画里,人物画因其特殊的叙事性所赋予的教化功能,其重要地位是其他画科所不能比拟的。宋元以降,文人画兴起并大行其道,山水及花鸟画成为主流,人物画逐渐被边缘化,与之前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以致今天连我们自己都遗忘了中国绘画史中伟大的人物画传统。

    中国传统人物画发展到明清时期,画史地位固然不再显赫,但其高超的技艺并没有因此衰落,反而保持着极高的水准并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随着中下士人阶层的壮大,家族生活与信仰之形象化表达需求的增长,表现昭穆有序的祖宗画、内外和谐的行乐图、人神共享的吉庆画,以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延伸和普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古人的“修身、齐家”,与今天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湖南省博物馆的这次展览,将目光聚焦于以往公众并不熟悉,甚至学界不太重视的明清写实类人物画,试图从明清以来的传统祖宗画和行乐雅集图、风俗人物及道释神仙图中,解读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展现明清以来的传统中国家族社会和普罗大众的生活与信仰。展览选取了近60件明清以来的人物画及相关展品,分“敬祖——宗法礼制”、“ 悦己——闲居雅集”、“享神——风俗信仰”三个部分,向观众展现了明清以来,传统中国家族社会和普罗大众的生活与信仰。

    第一部分“敬祖——宗法礼制”,选取近20件明清以来各式祖宗的“标准像”,介绍了作为祖先崇拜独特仪轨组成部分的祖宗图。图画祖先“形影”的祖宗画作为祖先崇拜独特仪轨的一部分,其目的正如展览中《秦氏家族祭祖像轴》题赞所言:“新传宗图,世代相继,不惟使祖宗之神灵有所式凭,而子孙之昭穆亦因是而(序)”。祖宗画把中国民众“慎终追远”的信仰,真真切切地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祖宗画种类繁多,目前展品所见,不仅有一代人的“形影”,也有几代人的“宗图”,甚至还有整幅牌位像。祖先“形影”的画面有强烈的秩序感,人物呈正向姿态,神情严肃,衣冠描绘细致。明清祖影绘制方式以“淡墨霸定”、“底粉薄笼”为主,即先以淡墨勾勒面部轮廓,并以淡彩层层推进,局部再精细渲染。清代晚期祖先“形影”又出现了变化,不仅描绘单个人物,有的还加上了山水画屏、童子侍女等,增添了些许文人气息,同时吸纳光影、透视等西方绘画技巧,呈现出更加写实与具象的面貌。

    如馆藏展品《何绍基画像轴》,不仅描绘了何绍基单个的人物形象,且增加了座椅、地毯等细节描述,使得画面更具文人气息,更加具象与写实。

    第二部分“悦己——闲居雅集”,通过十余件将日常娱乐与休闲生活仪式化地“定格”的行乐图,展现了当时四海无虞、社会安定、民众家居享乐的生活。闲居雅集这一绘画主题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在明清时期十分流行。雅集是文人间凝聚情感、交流学术、传播思想的一种聚会形式。雅集图包括对雅集现场的纪实,对以往著名雅集的向往,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可以说是更大规模的行乐图。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乐雅集图逐渐增加了反映世俗家居享乐生活的场景,由之前单纯的文人聚会图泛化到各色人等参与的大聚会“合照”。甚者布局画面的“道具”和题跋,如精心选择的文房四宝、生活用具、盆景怪石等,皆与画中人的身份气质密切相联,参与讲述画中人的品味和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谁,他们意欲取得内心的愉悦、与外部世界和谐共融之心理是一致的。

    现场展出的馆藏展品《春耕草堂图卷》,画中繁花盛开,春水连连,一片春意盎然之景象。画中心区域有一老者与两孩童立于农舍前,老者头头戴斗笠,慈眉目善遥望远方;两孩童则在一旁窃窃私语。画面右侧有一农夫驾牛忙于田间,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整幅画面颇具乡间田野的生活气息,充满生机活力。

    第三部分“享神——风俗信仰”,则精选了明清以来,画面内容更世俗和多样化的各类“风俗画”和“神仙图”近20件,反映了民众的泛神信仰,以及对人生美好、家国兴旺的祝福与情感寄托。风俗人物和道释神仙画传统由来已久,其中不乏名留画史的杰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等,凝结着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伦理情感与宗教情怀。明清以来,风俗人物和道释神仙画内容变得更加世俗与多样化,增加了节庆、赐福、贺寿等不常见的题材,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了民众的泛神信仰,以及对人生美好、家国兴旺的祝福与情感寄托。明清风俗人物和道释神仙画与时俱进,在传承线描、敷色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观赏性与地域特色,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展出的《天官赐福图轴》,所谓天官大帝是指负责掌管三界神灵和众生的功过薄籍的“上元一品赐福天官”。民间认为天官大帝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下人间,裁定人间的善恶福祸,所以正月十五也是天官大帝赐福的日子。由于具有“赐福”的象征,因此民间把天官称作“福禄寿三星”中的“福”星;直至现在,仍有“天官赐福”的说法,也表现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该展览原计划展出至今年6月15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馆于1月24日至6月23日闭馆,6月24日重新对外开放,该展现为常设展,仍可免费参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湘博举办的“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展,让人凭添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p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