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己如法参究 对他善巧方便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08:31 被阅读2次

善财见明智居士在城内十字路口七宝台上,处于众宝庄严之座,其座妙好,清净自在。就是见他在人口众多地方,安定在那地方,很多事,每个法门都能见性。以七菩提分衬显他的德行殊胜,人品很有成就,得到大众认同。

殊胜的成就,本体与力行,特别强调行的部分。众生种种根器应怎样度,就现种种善巧度化众生。凡夫以实际物相为庄严;修行人以德行来庄严,以德行降伏野兽,无杀心、无嗔心。

如在施食时,众生怕你,不要说功夫多好了,是德行不足。如身体会有虫痒现象,是个障碍,是怎样除掉的。扇、拂为一个媒介,很高雅,心性柔和,不受外境影响,专修才有可能。

境界在别人身人,会理性反应;境界在自己身上,会用习气与感性做反应,这叫人格二重性。修行如完成,对自己会如法,对别人会善巧方便,不一定要如法,因为摄受众生要紧。

众多眷属前后围绕,色相端严,清净自在,不是外在的,最漂亮的人心里慈悲,没有嗔心。维持性德,生生世世美丽,人所喜见。父母、夫妻、同修,都是同习善根,往昔有因缘。

端庄是因为内心清净无欲,极乐世界端庄是因有智慧。人类端庄是因福报,由福报转为清净,再转为智慧,就恒常端严,最胜无比。

当时城内一切众生在明智居士所,爱乐善师,生随顺心,生爱乐心,生欢喜心,以心随顺欢喜。是诸人等,往昔同种清净善根。

我们往昔也可能同种恶因,过去没有肉吃,同委托养猪来吃,因为无知不论。共同种善因,人生要往善的光明面看,心性中有纯洁的美德,让它发挥出来。发掘人的优点,懂得感恩。

善财见到明智师,施礼完毕,表明自己发无上菩提心因缘,为利乐诸众生,为令一切众生灭除苦难。请居士为说怎样能摄护一切众生,为诸众生作依止处。

我们自己发菩提心是不是利乐众生?要反复去感受,咀嚼。读经、打坐等,提着疑情:我这样读能达到这个目标吗?能令一切众生舍离安乐吗?

假如生病了,我开刀能代众生舍离一切苦难吗?众生会因为我这一刀苦难就减轻吗?我这样能令众生出生死海吗?我这样能开智慧吗?把这境界展开。这样带着疑情,读经自然与这地方交融在一起,就成就了。在行门中,要懂得用法,这部分经常提起。

大愿地基先立起来,摄护一切众生,为诸众生作依止处,是根本愿望,生活中提高警觉,一有缺点,很快改正,闻过则喜!(海云师演华严,圆明撮义要14.4)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是缘,生命大欢喜!

相关文章

  • 对己如法参究 对他善巧方便

    善财见明智居士在城内十字路口七宝台上,处于众宝庄严之座,其座妙好,清净自在。就是见他在人口众多地方,安定在那地方,...

  • 方便善巧施食法

    施食应当以慈悲心去做。如果慈悲心生不起来,将他们观想为历生以来的父母妻儿亲朋等,想想他们曾经对你的关爱,再观想他们...

  • 善巧方便

    任何有为,都是善巧方便的形式。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是正知正见圆满佛位。 因为他化身千万次来幻间历练,都以功德 圆满身...

  • 对人善其实就是对己善

    有个诗人说过一句话:人类之所以能够相互爱和相互关心,是因为有一种对于同情的想象力。 李玫瑾教授在《幽微的人性》提到...

  • 善与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与恶的定义善与恶的经典格言 善与恶的区别标志 感悟善与恶(一) 对己对他都有利的是善;(二)...

  • 佛法讲善巧、方便

    学习佛法,学习其他任何一切哲学或宗教,都是为了开启我们的智慧,解放心灵的束缚,使我们的心更加自由 自在。 佛法讲善...

  • 🌈《瑜伽师地论》笔记二

    (二) 由二十种归纳出四种不能得定的原因 无善巧方便 加行慢又错 “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

  • 我是谁(书摘节选)

    善巧方便的三因素: 因素1:关注-因素2:停止-因素3:觉知 说明:对当下敏锐且主动的关注(因素1)导致了思想的暂...

  • 巧对

    今天课间,一位九年级的成绩还算可以的女生走到面前郑重地问我:“老师,您昨天跟我说了很重要的三句话,我只记住...

  • 《巧对》

    早晨,小区内的人行小道上,一女子牵着一只小狗,在路中间走着…… 凑巧从后边走来了一位赶路的男土,男士很客气地对女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己如法参究 对他善巧方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ha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