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月如水,夜深人静。独坐小窗,她竟无半点睡意。“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摸摸手上的织绵,再抬头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她真想与千里之外的夫君“天涯共此时”。“唉”,一声轻叹,一声无奈,这样的等待,她已经坚守了五年。
曾经那个蕙质兰心的苏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就是她。她叫苏蕙,字若兰,在家里排行第三。父亲苏道质,是陈留县令,生在这样的官宦之家,家境自然相当殷实,加上她自幼聪慧,又冰雪聪明,三岁习字、五岁学诗、九岁学刺绣、十二岁开始学织锦。及笄jí jī之年,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女红刺绣,她都已经样样精通。父亲对这个小女儿更是宠爱有加,就这样无忧无虑地来到了她的碧玉年华。一街的公子哥开始登门求娶,媒婆更是快要把苏家的门槛给踏破了。她倒好,莞尔一笑,睬都不睬。父亲宠溺,自是随她。
若兰跟随父亲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她看到一位少年身着便服,拿着弓箭,站在一棵槐树下,正在弯弓射箭,随着槐花纷纷落下,只见远处的飞鸟坠落下来。少年又看着池中游动的鱼儿,搭箭而出,立中池鱼。真真是箭不虚发啊, 若兰心中一直是那个槐花纷飞的绝美画面.及至回到家, 依旧对这位翩翩少年念念不忘.她向父亲倾诉了自己对少年的爱慕之情。父亲当然知道女儿的心事,已经探知了这位少年名叫窦滔,是个有志之士。而且窦家早就对富有才情的若兰倾心不已,只是未敢登门提亲。苏县长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将女儿许配给了窦滔。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窦滔也得以重用。
可好景不长, 窦滔被人出卖, 被秦王符坚发配到敦煌一带服役。他们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分离,窦滔安慰她,他们可以鸿雁传书寄深情。
年轻的若兰独守空房,独对孤灯,她开始用诗词歌赋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可是,她等来的却是一个更坏的消息:千里之外的丈夫被重新启用后封为安南将军,又认识了能歌善舞还漂亮的赵阳台,并纳了她为妾。
不过她终究还是等到他们回来了。可当他又要重赴新任时,他想把小妾也带在身边,若兰一气之下,不愿与他们同行.
明月无言, 若兰又开始了独守空房,独对孤灯的等待,只是心里,一直想着她的负心人. 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她见壶身上绕着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乎,她灵感顿至,觉得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然后……嗯,就这么办!
二
若兰将自己的苦愁、幽怨以及对丈夫的思念,写成诗词,天资聪颖的她,通过几个月的巧思妙想,又将这些诗词巧妙地编排在二十九行、二十九列的文字矩阵中。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是一名武将,对诗词的研究没那么精通,所以她让他看到时,无论顺读、逆读、横读、斜读、蛇行读、交叉读、换行读、换列读、间句读,无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她相信,他都能读到她那颗想念他的心。她又用自己精通的织绵工艺,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用五彩丝线将这些诗词织在一块八寸见方的锦缎上,把它叫做《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她想让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也如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为她的夫君指明她的心境。
见过的人无一不夸赞它的精致又别样的美,但人们看不懂其中的深意,她只说:“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并差人去送于千里之外的夫君窦滔。
窦滔见之,思忖良久,感慨万千,忆起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的美好时光……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
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
他仿佛看到他的娇妻正满怀悲思,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她那翻卷涨落的心声。他又把它倒过来读: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哦,是她的担忧、孤寂和 悲伤啊…..
再看: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
华观冶容为谁? 宫羽同声相追。
满目的她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却又明显那么无力,那么哀叹,她感叹着自己“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我没有在她的身边难,她如花的年华,竟在为“治容为谁?”而悲伤……
还有: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她对我纳娶“新人”有她的幽怨和不平呀,但对于我,这个独自寻欢置她于不顾的人,却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我,唉,惭愧呀…..
啊!这个: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
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我亲爱的娇妻啊,她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那矢志不移的贞情;若兰啊,我又何尝不是: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
始终知物真,松凋识岁寒。
知我者,娇妻若兰也!
他终于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当即遣送了赵阳台,还特意置备了豪华的车子,带领一批人马回来迎接了他的夫人,从些终日作陪,恩爱更深。
他感谢妻子若兰,用这样独特的方式,让他也可以如此“才华横溢”。他知道,如果以他的才学,他定然写不出如此的深情。而此刻,他却能读出,而且能读懂这字字句句皆成的诗篇,随他所愿!这简直太神奇啦!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彻底爱上了诗词。
至此,他的眼里心里,全都是那个蕙质兰心的苏若兰。他想,这八寸方锦,估计够自己研究一辈了……
后记:主要摘自网络
“璇玑图”流传到后世,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
解读《璇玑图》中的回文诗,成为历代文人的风尚,甚至成为一种比拼才华和智力的竞技。武则天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
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3752首。
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得诗4206首。
当前统计,可组诗7958首。
另:苏若兰写成时840字,后人在中间加一“心”字,共计841字。以上解读,也仅仅是这841字随意成篇的冰山一角,可见它的魅力与奥妙,还远远在这奇妙的文字背后。
有兴趣的你,不妨也来玩一玩,这无限畅想的数独游戏吧,看能解读出几首心中的诗词~
附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7576235/968945a32f1da3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576235/97af4f06c6a006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