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带儿子去单位,那时儿子还很小,看到儿子玩得不亦乐乎,单位同事就打趣地问他:“小不点,你知道什么是快乐吗?”
儿子不假思索,边玩边答道:“快乐就是爸爸、妈妈和我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
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儿子的这句看似天真的话却始终记忆犹新。
朱熹说:“宜者,和顺之意。室者,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
家是什么?家就是家,“家”是一辈子围绕着我们的一个字。
家是三四口人,四季三餐,煮茶赏花;家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
家是清晨的一碗香喷喷的白米粥,是妈妈亲手缝制的衣裳,是黄昏湖边的搀扶,是灯下互相剪去的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
家是倦鸟归来的巢,是小船避风的港。
是用浓浓的墨,蘸满浓浓的情,来书写这个“家”,一生有多长就能写多久……
“家”,是快乐的源泉,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最眷恋的归属,是你失意、忧伤时最佳的休憩之所。
而家人是你最温暖的所在,是你失意、忧伤时最温暖的安慰。
当我们渐渐长大,就会更加怀念那些如梦如烟的往事,那些我们与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温馨美好的时刻,那些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那个我们曾经的家……
正如我们今天的诗人所言:“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家”,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欢快地钓鱼,和谐、温暖、其乐融融,共度佳期。
这是一家三口人在南池钓鱼的生活场景,画面温馨且有趣,读来令人艳羡。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日出才两根竹竿那么高,一家三口就出发来到了南池。
南池春暖,正是钓鱼的好时节,三口人忙得不亦乐乎,但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则搓丝准备做钓鱼线,小男孩递给母亲一粒鱼饵,微笑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捻着钓线穿鱼饵。
身边的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他在一旁开心地喝着酒。
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此时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一家人欢欢喜喜,开心极了。
他们一边钓鱼,一边欢笑着,乐此不疲,醉在其中。
中午,还备有野餐,这像极了一家三口在外度假、游玩的情形。
他们钓的是鱼,是快乐,更是温馨和美好。
一家人,郊游旅行,岁月静好,其乐融融,胜过天上人间。
我们今天简单地聊下李郢,字楚望,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
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
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
《南池》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唐•李郢
赏析
这是晚唐诗人李郢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里,诗人挥毫笔墨,使得眼中的一家三口在池塘钓鱼时其乐融融、共度佳期的温馨情景跃然纸上。
诗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供:准备。丝:线。榼:古代酒器。
醪:浊酒。接䍦:古代一种头巾。
首句以“供饵”和“搓丝”两个动词生动描绘出孩子和妇人的劳动分工,画面安详平和。
第二句中则以“香醪”暗示出第三个人物的存在,那就是丈夫,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垂钓的场面是多么温馨怡人哪。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南池继续垂钓。
最后两句以垂钓所获颇丰以及一家人的欢笑,表现出一家人的喜悦之情。
诗人用笔简洁凝练,但却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