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德才兼备,国士无双

作者: 鬼鬼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22:47 被阅读242次

    在“三国无双”的历代游戏里,赵云总是最受玩家欢迎的人物,他的名字似乎就是“无双”的代名词,在人们心里,这长坂坡上纵横驰骋的白马英雄,在三国中当然是无双无对。

    人们对赵云的偏爱由来已久,《三国演义》里赵云位列“五虎上将”,说书人讲三国则喜欢把赵云称作刘备的“四弟”,到了越剧“北地王”里,刘备的孙子都得称呼赵云“四皇祖”。

    在真实的历史里,赵云在刘备麾下地位并没有那么高,也少有独领一军立下赫赫战功的机会,以至于终身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可谓不得志。他不是演义里那个位列五虎、作为蜀汉中流砥柱的常胜将军,也不是一骑当千、在曹营七进七出的长坂坡战神,他其实不单是一位武将,更是品行高洁、忠勇兼备、见识高远的无双国士,以至于后人纷纷为他鸣不平,非得将他的名位拔高不可。

    常山赵子龙

    1、

    赵云,字子龙,是冀州常山郡人,所以有“常山赵子龙”的称谓,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美男子。

    赵云年轻时被地方百姓所推崇,他带领家乡的子弟兵投奔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当时与冀州的袁绍正明争暗斗,常常担心北方的士民都投奔了名声更大的袁绍,听说有冀州的人投奔自己,高兴的不得了,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还嘲谑地问:“听说冀州的人都愿意投奔袁绍,你为什么跟他们不一样呢?”

    公孙瓒满以为能听到一番赞颂,认为你是当世英雄啦,仰慕已久啦,可赵云却不卑不亢地回话:“天下现在这么乱,不知道孰是孰非,老百姓害怕被乱世倾覆,自然会跟从推行仁政的首领,不会在意您与袁绍的名声谁更大。”

    赵云的回答貌似有些答非所问,但他又准确的点出公孙瓒真正的心事,他出身寒门,他说出的正是寒门百姓的想法,士族看重家世名望,但百姓重视的是实惠,拥戴的是行仁政、让百姓安乐的领袖。

    赵云的所思所行一直如此,当他看到公孙瓒只是一介武夫,不是能行仁政的明主,便毅然离开。他告假回乡,从此一去不回。

    在公孙瓒麾下,他碰到了刘备,并随他一起参与战事。刘备不像公孙瓒这么眼瞎,看得出谁是人才,他对赵云刻意笼络,两人得以深交,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到赵云回乡之时,刘备执手握别,无语哽咽。刘备知道赵云要另寻民主,当然有心要他为已所用,但他自己也是寄公孙瓒篱下,这话说不出口。

    赵云明白刘备的心意,他的表态是“终不背德也”,仍然是不卑不亢的语气,赵云要投奔的是有德的明主,只要刘备你有德行,他终究会千里来投。

    后来的刘备历经大起大落,他得以统领徐州,可不久就被吕布夺去,他投奔曹操又离开曹操,再夺徐州又再丢徐州,无处去的刘备孤身投奔冀州的袁绍,等待新的时机。

    这时候赵云又出现了,也许是刘备这些年的作为终究得到了赵云认可,他在刘备最困难的时节赶来,并秘密为刘备招兵买马数百人,跟随刘备来到荆州。

    2、

    在刘备麾下,赵云长期担任的是亲卫统领的角色,他尽忠尽责,也干的漂亮。

    长坂坡大败时,刘备孤身逃窜,老婆孩子都不顾上,当然这也是刘备的老习惯了,但赵云硬是护住了这对母子,这孩子就是未来的后主刘禅,著名的阿斗。

    史书的记载总是简略,对这次战事没有任何描述,但从字里行间,也能听到那长坂坡的声声号角,嘶嘶马鸣,而驰骋在这千军万马中的孤胆英雄,唯有常山赵子龙而已。

    刘备也明白赵云的为人,相信他的忠诚。长坂坡后,有人怀疑赵云已投降曹操,刘备却说,“子龙一定不会弃我而去”,刘备毕竟是有识人之明的。

    在刘备西征益州的时候,特意安排赵云掌管自己的家事。当时刘备的妻子是吴主孙权的妹妹,本就骄横,他手下陪嫁过来的兵吏更是作威作福、横行不法,也只有赵云持重严谨的性子能管住他们。

    后来孙权打算接回妹妹,顺便让孙夫人将刘禅也拐带回东吴,这样手上就有了一份刘备的把柄,但赵云发现了孙夫人的异动,也硬是顶住了孙夫人的威势,率军在长江之上截住去路,夺回阿斗。这也是《三国演义》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蓝本,也是后人夸赞赵云神勇的另一个脚注,连少时的街机游戏“三国战记”里,截江救阿斗也是多少人童年念念不忘的关卡。

    刘备把自己的妻儿交给赵云,这是相信他的忠诚,但这毕竟限制的赵云的发展,直到后来赵云随诸葛亮入益州,才被封为翊军将军。

    但这之后赵云并没有受到重用,他在蜀汉的政治地位远远没有《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么高,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封了四位大将,依次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没有赵云什么事,赵云甚至还在魏延、黄权等人之下。

    赵云不是纯粹的战将,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许是他的主张与入蜀后的刘备产生了分歧,种种迹象显示,刘备不再那么信任赵云。在上表请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群臣中,没见到赵云的名字,到刘备称帝时,上表劝进的仍然没有赵云。

    到刘备兴兵伐吴,要为关羽报仇时,赵云又出来劝谏,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应该趁着曹丕篡汉人心未稳之际,北伐中原,而不是与孙权纠缠不休。这更惹恼了刘备,出兵之际,他加封张飞为车骑将军、西乡侯,马超为骠骑将军、斄乡侯,而赵云,被安排留守后方,职务仍旧是翊军将军而已。

    3、

    为将者,最重要的是胆略,若是再有勇有谋,便是名将之才,赵云其实早已表现了这样的潜力。

    那还是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某天曹军运来大批军粮,老将黄忠认为可以趁机劫粮,于是带领大队出兵,但却迟迟未归,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侦查黄忠部队的情况。这时恰好碰到曹操的主力大军出击,赵云等人刚与曹军先锋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

    赵云却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杀散敌阵,且战且退。但曹军毕竟人多势众,阵形散而复合,赵云陷入重围,却又突围而出,赵云的部将张著被曹军包围,冲不出来,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

    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营寨前,部将张翼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一声令下,营中一起擂鼓,登时鼓声震天,营中弓弩齐发,曹军大惊,主动后退变成了大溃败,士兵们自相践踏,甚至很多人坠入汉水之中。

    次日,刘备亲自来战场巡视,也不禁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

    其实赵子龙有的有何止是胆气,他本是大将之材,只是一直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直到诸葛亮北伐中原,赵云才独当一面地领军出征,可惜诸葛亮并没有给他安排什么立功的机会,反而给了他注定无功而返的任务。

    当时,诸葛亮对外假装大军由斜谷出兵北伐,但其实在这条路上的是赵云、邓芝带领的小股部队,他们大张旗鼓,作为疑兵,而诸葛亮自己亲率蜀军主力从岐山大道出兵。

    赵云的任务是吸引曹军的大部队,给蜀军主力的出击赢得时间,这真是注定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曹军的大部队一到,这点疑兵哪有打胜仗的可能呢,只是早败和晚败的区别罢了。

    战事本来就行的很顺利,曹真的大军果然被骗到斜谷,蜀山大军从岐山突然冲出,曹魏没有防备,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都不战而降,天下震动。可惜马谡坏了事,他丢了至关紧要的街亭,诸葛亮进退无据,无法再战,只能退兵。

    而赵云这边也因为兵力悬殊而失利,但赵云及时聚拢部队,固守要地,让部队没有出现大的损失。

    战后,诸葛亮曾问邓芝:“街亭退兵时,大军乱成一团,但你们这支部队却编制整齐,一如出兵之时,这是什么原因?”邓芝回答说:“是赵将军亲自断后,才让部队从容而退,连军事物资都没有遗失,人员自然编制整齐。”

    这让诸葛亮深为赞叹。也许一场大败下来,才让诸葛亮认清了谁是真正堪用的大将之才,而谁只是纸上谈兵的庸人。

    可惜就在这次北伐的第二年,赵云就去世了,再没有机会一展他的煌煌武略。

    4、

    观赵云一生所为,其实并不像一名纯粹的武将,他更像一名思虑深沉、见识高远的儒臣。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原桂阳太守赵范,统领桂阳郡。赵范有一个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倾国的美貌,赵范想将她许配给赵云,借以和赵云拉上关系。但是赵云借口与赵范是同姓,婉言推辞了。

    当时有人不解,劝赵云怎么连这样的美女都看不上,赵云却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其心不可测,天下美女不少,何必惹上这麻烦呢。”

    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叛逃,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赵云的思虑如此周密,又能不为美色所沉迷,比起关羽向曹操讨要秦宜禄妻子的猴急,或者张飞强抢采桑女夏侯氏作老婆,赵云的更像是谨言慎行的文臣。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的房宅和城外的田地都作为赏赐分给诸将,毕竟大家跟你刘备一起拼杀这么多年,如今得了益州这么大的蛋糕,还不得分些好处。

    当时赵云地位不高,却站出来劝阻道,“益州刚刚平定,人心未定,应该将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争取民心,之后再让他们服兵役、纳户税,益州才能长治久安。”他又用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来警醒群臣,指出如今国贼曹操还在,不能贪图安乐,等到天下都安定,众人再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才是最好的决定。

    可见赵云是胸怀大志的,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像一位儒生,念念不忘的是铲除国贼,令天下的百姓能够安定生活。他自然也会反对刘备不去北伐曹魏,而是跑去跟东吴纠缠,甚至也不乐于见到刘备在汉中自己称王称帝,而不想着早日克复中原。

    他也是敢于直谏的铮臣,他看不上益州那些只知道“求田问舍”的官僚,敢于站出来坏他们的好事,他敢于站出来反对刘备兴兵伐吴,虽然明知道此言一出,与主公刘备的嫌隙更深,但他不在乎。他知道自己成不了刘备麾下的重臣,但依然愿意作一个直谏的忠臣,若蜀汉多几个如此的人物,蜀汉也不会终究只能缩在益州苦苦求存。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一直不高,但人们对他的才能功绩是看在眼里,后主时期,朝廷为功臣追谥,赵云也在其中,谥号为顺平侯,赵云的地位得以与关张马黄等人并列。

    后世学者对赵云的评价更是越来越高,明朝学者认为他不单是名将,更有名臣的格局气量;清人认为如果当初刘备听赵云的谏言,将伐吴改为伐魏,汉室未必不能复兴。

    看史书上赵云的一生履历,堪称完美,难怪后世的学者和民间的传说都不约而同地抬高他的地位。赵云是武将,但他的德才兼备,堪比名臣,相比关羽、张飞,他更称得上是蜀汉的无双国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云:德才兼备,国士无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sn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