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大石桥

作者: 小桥溪流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1:21 被阅读213次
外婆的大石桥

       

              外婆的大石桥

        冬日里,汽笛撕鸣声响起。我走在湘江风光带,罕见的鹅毛大雪,将天地图上了一层洁白的色彩,顺着江水流动看去,依稀可见轮船向东缓缓而去。

        瞭望寒风中渐渐移动的云层,仿佛外婆的音容笑貌浮现在天边,揭开了我心底里封存了三十二年的记忆。

 

外婆的大石桥

                 

                          一

          童年的时候,每逢春节,都会赶上首班轮船,去株洲县马家河大石桥,给我的外婆拜年。

        那年,在马家河渡口下了轮船,翻过十里长坡,穿过渠道,爬上麻石条砌成的独孔大石桥。

        远远看去,外婆站在雪花横飞的银色地里,如同一座雕塑,向大石桥眺望。我一边喊着外婆,一边打起飞脚,向外婆奔去。

        “别跑,路滑,你这个外孙狗啊!”

        外婆满脸笑意,紧赶几步,弯下腰来,把我紧紧搂在怀里,我帮外婆拍去头巾上的雪花。

      安顿好我,外婆转身从灶屋柴火堆里,找出一节木头,但见把木头摁在梭凳上,提起劈柴刀上下走刀,三下五除二,一上一下钻上孔,然后,用麻绳一穿一纽结,再在有模有型的木头上,用竹签点上红印油,定睛一看,好家伙,眼睛、鼻子、嘴唇全有了。

        随着麻绳往下一拉一放,一支活灵活现的“猴子上树”就大功告成了,我接过外婆送给我的新年礼物,高兴地跳了起来。

        看着我玩得入神劲,外婆转过身,走进卧室,蹲下身来,伸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坛子,然后,左手抓住坛子的边沿,右手探进坛子里,好一会儿,慢慢直起身来,把一个蛋糕放到我的手里。

        我的天啦,六十年代,吃饱饭是不简单的事,蛋糕可是奢侈品了,即使逢年过节,城里的孩子也不一定能享受到,我心头一热,连忙还给了外婆。

        “留着自己吃吧!”

          外婆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抓住我的手,将蛋糕再次塞到了我的手上。

        “外婆不喜欢吃蛋糕。”外婆收起笑容,严肃地说。

        我回头望着外婆,知道这蛋糕是外婆对我的疼爱。我接过蛋糕,微微咬了一口,好香好甜,我掰开一块,踮起脚跟,送到外婆嘴里,外婆咽下蛋糕,那甜甜的笑容,让额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外婆弯下腰来,亲吻了我。

        外婆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故事里人物,无论张三、李四、还是王五麻子,一一交代清清楚楚。 

        晚上,睡在外婆床上,闹着外婆讲故事。   

        外婆浅笑着,放下煤油灯,坐在床沿,定下神来,沉思片刻,历史人物呼之而至,讲到细节处,更加绘声绘色,让我如临其境,至今“精忠报国”,“悬梁刺股”的故事还记得好清楚,外婆的故事讲完了,我也渐渐进入梦乡。

 

外婆的大石桥

                                   

                        二

        春节刚刚过完,邻里乡亲正在筹备嫁女的喜事,陪嫁的物品,自然离不开红色喜庆的装饰。

        新娘娟姐抱着一卷红纸,满脸的喜色,风风火火地跑来,老远就听到娟姐娭毑长、娭毑短的叫个不停,正儿八经90度鞠躬,向表婆拜年,拜请外婆喜上添花。

            外婆迎进娟姐,一边让座、倒茶,一边笑着轻轻的拍着娟姐的肩膀,自言自语:“要做媳妇的人,还这么大大咧咧,到了公公婆婆家,可要改一改啰!”

  娟姐双手接过茶杯,频频点头,笑得好灿烂。“娭毑您老放心吧,我记住了。”

        外婆接过红纸,在四方桌上铺开,一凝神,一静气,一比对、几对折,抓起剪刀,在红纸上上下翻转,然后,放下剪刀,小心翼翼将红纸一张张翻开。

        我被外婆的剪纸功夫惊呆了,只见大红双喜精神焕发,两只黄鹂鸣翠柳,成对鸳鸯戏清水……

        娟姐脸上笑开了花,又是作揖,又是点头,捧着外婆的婚庆作品,一溜烟跑得不见了。外婆一直把娟姐送到堂屋外。

        外婆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不,又拿出针线,戴上老花镜,将针顶套上手指,纳起了鞋底。

        我好奇地端详柜台上成堆的鞋子,那一针一线,穿拉数十层布料的鞋底针眼,横向成排,竖向成列,斜向成线。那虎头虎脑的是童鞋,高帮的是女鞋,那穿扣眼的是男鞋。外婆精美的手工工艺,让我至今难忘。

        外婆抬头看看我,沉思一会儿,让我坐在椅子上,随后伸出右手,用食指和拇指量量我的鞋底,转背操起剪刀,在报纸上剪出鞋底样来,然后对照我的鞋底、分毫不差。第三天,外婆把一双崭新的灯芯绒棉鞋摆在面前。哇!我既惊诧外婆如此麻利的身手,更惊诧外婆手艺的精湛,接过棉鞋,被一股浓浓的暖意怀抱,我急忙换上棉鞋,从房里跑到堂屋,又从堂屋跑到屋外。

        我开心地笑了,回头看看外婆。外婆也笑了,笑得好慈祥。

        外婆没有进过学堂,也不认识多少文字,却有自已独特的学习和记忆方式。我仔细观察过墙上、门板上、窗台上刻画的象形符号,旁人无法进入这个文字世界,却记录了她的平凡与人生故事。

        外婆没有读过书,但却在儿女起名上,反映出丰厚的文化底蕴。老大“有根”意味着根深蒂固,老二“甫松”意味着松柏长青,老三“叶繁”意味着枝繁叶茂,老四“碧乔”意味着郁郁葱葱。四个子女均凭借参天大树,根深叶茂,伞如罗盖,坚韧繁衍,境遇乔迁。

        现在想来,也许仅凭读书写字来衡量外婆有没有文化还是片面了些!

        过去市场的交易,使用十六两秤,秤过的物品,外婆掐指一算,立马换算出价钱,分文不差,即使是商家里手,在流畅算盘珠子上下跳动复算后,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婆讲故事出口成章,说谜语信手拈来,论歇后语天衣无缝,绘画、雕塑立马天成……

        外婆笑着告诉疑惑的我,“你这个外孙狗,想想看,外婆没上过学,到了你舅舅这一辈,就不能不上学了,经常听你舅舅念书,讲书里的故事,自己默下神,也就记住了;看着别人剪纸,只要自己动动手,就不怎么难了;如果还有自己的想法,就跟别人的款式不一样了;鞋底针线纳得紧密一些,鞋子就耐穿,鞋面款式新,就好看……

        外婆的一席话在我眼前分明展现的是一幅多彩的中国画!一首充满情感的诗!

        外婆的偏方十分灵验,长孙子建兄,小时侯感冒了,煎上紫苏、路边姜、葱姜等物,自己却来到大石桥溪水边喊魂,“建伢子,你回来吧,回来吧,你回来吧!”那悠长的呼唤声回荡在大石桥的上空……是偏方作用,还是外婆感天动地喊魂,第二天,子建兄居然好了。

        在大石桥提起我的外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无从统计外婆有过多少粉丝,有一点是肯定的, 外婆是大石桥的贤人、能人、名人。

 

外婆的大石桥

             

                          三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外婆渐渐地变老了,额头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满头的青丝变换成了银发,三寸金莲也没那么灵便了,手杖成了她不离身的伙伴。

        外婆常常对我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每当听到外婆这么说,我心里就会一沉,有种被针扎的感觉,我告诉外婆:“不可能的,您一定能活过一百岁。”

        为此,我曾查阅过外婆这句话的来源,原来孔子离世时72周岁,73虚岁,孟子离世时候83周岁,84虚岁。古代以虚岁论年龄,孔孟从古至今被人推崇,圣人死亡的年龄,被流传后人难以迈过的坎。外婆信仰孔孟学说,活到了她的心理年龄高度。       

            1988年6月7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十二时二十分,外婆闭上了双眼,安然地、永远地睡着了,享年83岁,84虚岁。

        追思会那一天,外婆的大石桥,一百多户邻里乡亲,带着思念,把罗家屋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我第一次为步入天堂的人——我的外婆致悼词。

        我控制不住泪水的奔涌,呼唤着外婆;我守护在灵堂,看护着外婆;我捧着大石桥的黄土,为外婆铺去天堂的路……     

          外婆陈秀英1905年出生于株洲县竹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生活的艰难与困苦,磨练出她勤劳、智慧与坚韧的品德。十四岁就奉父母之命,做了罗公的妻子。

        续姻缘的童养媳,人单力薄,却担起罗府三代同堂生活的重任。缝缝补补,洗洗刷刷,扶持夫君,勤劳节俭,哺育子女,费尽心思。

        今天,子子孙孙没有辜负外婆的的期望,先后走出了大石桥,大石桥已成为翻过去的黄历,被新建的新马学校取而代之。

          外婆的灵柩,也于2016年8月2日,由大石桥乔迁到湘潭双梅村观音塘组高高的山坡上。

        那一天,灵柩前,爆竹声声、冥币熊熊、红烛闪闪……跳动着外婆走过平凡世界的音符。

        风停了,雪住了,云散了。厚厚的雪地折射出一束束光芒。

  我从记忆穿越中回过神来,从回家路上,采摘了一枝盛开的腊梅,装进妻子为新年准备的花瓶里,一股暗香扑面而来。

  外婆,您在天堂可好!

        您的外孙狗想念您啦!

               

        原创,2019年1月27日第二稿。

相关文章

  • 外婆的大石桥

    外婆的大石桥 冬日里,汽笛撕鸣声响起。我走在湘江风光带,罕见的鹅毛大雪,将天地图...

  • 外婆村边的小石桥/周建军

    在外漂泊多年,世态炎凉犹如过眼烟云,镜里容颜也几经沧桑。蓦然回首,往事大都早已忘却,惟有外婆村边的那座小石桥却清稀...

  • 土地(三)

    梅子的大名叫李冬梅,冬月里生的。冬梅读高中是在石桥中学,学校在石桥镇上,乌金村属大湾乡,与石桥是邻乡,大湾在东。大...

  • 走过大石桥

    大石桥,济宁城区中一座明代石桥。是当地中老年人所熟悉的老城标志之一。只是按照方言,大石桥应读做“达石桥”,“大”字...

  • 大外婆

    旧社会的婚姻,大部分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尤其在底层的婚姻,可能双方对没见过面。村里有一个习俗,就是女方拿米、时...

  • 【如梦莺啼】善者乎,孝者也。诗赋外婆桥。

    【如梦莺啼】善者乎,孝者也。诗赋外婆桥。 文/林海 序: 云似薄笺舒卷,风写石桥寄远。 笔蘸十源溪,题遍外婆思恋。...

  • 岭上村的太婆

    从三年级开始,我转学到石桥镇外婆家那的石桥小学了。上学路经过岭上村,太婆就住在那里。她是我们家的一位远房亲戚,已经...

  • 我的外婆桥

    五角场外小浜口, 一手牵着妈衣纱。 双脚走上三孔桥, 一过石桥外婆家。 跨过柴门进院子, 外婆见我高兴夸。 三五成...

  • 自私的大外婆

    大外婆自己生了一个闺女,但照顾她晚年生活的是二外婆生的第二个儿子二舅,就这样子,外婆对二舅特别的疼爱,眼里只有二舅...

  • 外婆的大花园

    那天,我和妈妈回外婆家,经过外婆的大花园,发生了许多趣事。一进入大门,一股清新的桂花香迎面扑来。我们走呀走,来到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婆的大石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s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