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历来就是瓷器之中比较名贵的品种,为什么呢?因为其烧制难度极高。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都是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是一个美化的、文学化的词汇,其专业用语应该是釉里蓝或者釉下蓝。青花和釉里红都是素胎彩料绘画之后罩上釉料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青花用钴蓝料,在呈色范围温度比较容易控制,而釉里红用的是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必需得在1350度的高温、还原气氛下才能呈现出好看的红色,温度误差不超过10度,高了颜色就飞了,没有红色,低了颜色就发黑,不好看。
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要理解古人的难处,古时候没有温度计,烧制温度控制全凭经验,10度的温度误差在我们常人看来好像很大,但是再1000多度的窑里面就是一点细微的差别,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烧坏,成品率很低,所以在古时候烧制釉里红的成本要比烧制青花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历代以来釉里红都是名贵瓷器,明早期过后就基本没有烧制,这是国力的表现,到清康熙以后国家强盛了,釉里红便又开始烧制了。而釉里红最早烧制的,是我们的元代。
自唐代开始采用含铜料在高温瓷器上绘制红色纹饰以来,这种技法给陶匠们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极为敏感,陶匠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底釉的成份、铜红料所占比例、窑内的焙烧温度和还原程度,以及瓷胎在炉膛内的摆放位置,以达致预期的颜色效果。较诸十四世纪,当前的技术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即使如此,陶工打开烧制釉里红瓷器的瓷窑时,映入眼帘的往往不是预期的一抹艳红,而是一片晦黯灰涩,色泽褪尽的情况亦时有发生。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壹伍叁,零叁柒贰,贰一玖壹。
根据明代监制瓷器之官员呈递的多份奏章,足见当时的陶匠在烧制釉里红瓷器时所面对的重重困难。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窑监迫于无奈,向皇上奏表陈情,恳请皇上体察陶匠昼夜赶式之苦,设法改善大量赶制景德镇贡品瓷的苦况。此奏章的重点之一,便是建议用矾红彩瓷器代替釉里红瓷器。一般来说,君王均不喜被人拂逆意旨,而且矾红彩也要经二次复烧而成(出错机会也因此倍增),因此窑监等闲绝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明乎此,足见这种迷人的装饰技法令当时的陶匠倍感压力,同时亦道出了上品釉里红弥足珍贵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