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猪小闹

你没穷过,你不会懂。你没过那样的人生,你又怎会懂?
1
自从我重新拿起笔,做了作者后,我对文字就充满了敬畏感,每写出一篇字,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害怕自已因为过于短浅的见识,让人误解一些事实。我更害怕我的某些观点,影响到别人对生活的自信(虽然我知道我还没有那样的影响力)。
我尽量避免一些根本无能为力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关于底层人员教育的缺失、留守老人以及儿童、以及那些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们。
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即便我写出那些,我也无力更改现状。
当你自己也处在底层,你就会更明白那些底层人士的苦痛。生活的残忍,不是你几副“努力”的鸡汤可以拯救的。
我更愿意去用更真实的目光去关注他们,那些日夜劳作都也只能解决温饱的人们,他们生存的如此艰难,可还依然要接受整个社会有色的眼光与质疑。
当我每每听到一些声音:“你过的不好,那是你不努力造成的啊!你将老人孩子留在家里,还配做父母子女吗?”我的悲哀与愤怒就抑制不住。
我希望说这些话的人,请自己走到底层去看一看,有多少人在日夜不停的劳作,却依然无法过到你眼中的好?又有多少人能愿意跟父母孩子分离,却又不得不忍受骨肉分离?
如果你不能理解,也请你以慈悲为怀,请不要再在别人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这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天生贫困,更没人愿意骨肉分离,也没有人心甘情愿让自己过的不好。
2
小的时候,我也曾在奶奶身边长到好几岁,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流行务工潮,但父亲当年是军人出身,在遥远的青海省做狱警,可因为某些时势造成的原因,原本跟着他一起去的母亲被遣送回老家,无法跟他生活在一起。
因为孩子们渐多,父亲放弃了那份工作,回到我们身边。在那个时候,我已经到了记事的年龄,知道自己忽然有了一个爹,在之前,虽然没有爹在身边,但有刚毅的奶奶护我周全,生活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父亲回来之后,我们一家人只能靠几块土生存,过着艰辛无比的生活。可即便父亲再努力,也只能换取孩子们的不被饿死的结果。
我眼看着父亲日益沉郁,脾气也变的爆燥无比,他从一个英武的军人汉子变成一个日渐羸弱的老人,他每日每刻操心算计的只是如何保住我们的性命。
他不止一次低声下气的写信求人,希望政府看到他以往工作多年的份上,给他一些补助,以便让孩子们能过的稍稍好一些。他会在拿到一点点补助后,也高兴万分,忘记了曾经他也是位有大抱负理想的男人。
在我长大之后,我就在想,如果从前我能够懂事,我可能更希望父亲坚守自己的岗位,成就他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过这许多年来的郁郁寡欢的日子。
每个人都可能跟家人短暂分离,但如果以更大更长久的志愿来说,有些情怀,是必须要放弃的东西。
3
早在许多年前,美国的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她以一个没有学历的身份,去体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了确保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她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分别从事了服务员、旅馆服务员、清洁工和看护之家助理以及沃尔玛服务员的底层职业。但最后的结果是,她辛勤的劳作,依然会是一位吃着没有营养的快餐,日日窘迫的日光族。
之后,她写了一部《我在底层生活》畅销书,给出的结论是:穷人会越穷越忙、越忙就越穷,穷人几乎不可能用努力换来成功。
或许我们看到事实的真相,都会让人觉得很心伤,但残忍的事实告诉我们,做为一个穷人,不是你努力就能做到,也不是你有情怀就能实现,那所有所有别人理直气壮能拥有的一切,我们却可能需要好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我自己就在底层生活,我曾亲眼看着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我曾多少次看着他们的孩子,因为没有机会在他们所在的城市里上学,而只好送回老家。不是大家不努力,不是我们没情怀,当生存都要受到考验,很多东西都必须得择重而行。
5.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蚤子。
或许你的蚤子跟别人不同,但这并不能代表你的高明。
这世界上的如果有公平所在,大家出身没有高低贵贱,受到的教育都一样,或许你可以理直气壮的质疑别人不努力,不孝顺,不配为人父母子女。但如果,你处在一个不同的位置,却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我希望你,再认真一点,看清楚了这世间再说话。
曾有一篇文章让我感到很震憾,叫做《你没穷过你不会懂,你没富过你也不会懂》借用里面的话: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到拼天赋的地步,可有些努力,本身就已经是生命的馈赠了,你没有那样穷过,你不会懂!
而我也想说,生活永远不会是你看到的一种样子,即便你不能理解别人,也请对别人的生活存一些的敬畏之心,生命本身就存在缺憾,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如愿,你没有过那样的人生,你也不会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