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在论及先生的弟子时,说到有人在涵养上下功夫,有人在见识上下功夫。
王阳明说:“专注在德性修养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专注在见识增长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增加之处。每天发现自己德性不足的人,德性就会渐渐的富余起来。每天自满于自己见识富足的人,见识就会越来越少。”
王阳明讲这个道理就是圣人不知,所以知之;小人知之,所以不知。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所以就不愿意继续去学习。有涵养的人强调致中和,所以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到更好,还有提升空间。有见识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在最顶层,觉得其他的东西没什么好学的了,所以学习的热情就降低了。前者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且永远没有尽头,所以我们一辈子努力都觉得不够;后者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觉得自己到顶了,再努力也没啥效果,于是就泄气了。
就我的理解来说,这实际上说的是“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无论是内在的涵养,还是外在的见识,都是相对的,相对什么呢?不是相对别人怎么样,而是相对“中和”的状态怎么样。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那是自己还没登堂入室呢。因此,我们只有保持谦卑,才能发现更宏大的世界;我们如果不可一世,就只能发现自己的小世界。我们只有保持始终探索的姿态,才能让自己跟上物质演化的进程,无论内在的功夫还是外在的功夫都是如此。从内在到外在都保持一直致中和的状态,我们的德性才能增加,见识才会不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