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那年,故事好简单,我遇见你,刚好喜欢。”
依稀记得初次见你,是在学校门前的那棵大榕树下。
正是惊蛰时节,秋天落下的枯叶还未扫尽,零散的铺在地上。
踩过叶片时,会发出吱呀吱呀的碎叶声,我偏执地喜欢这种声音,一边踩在上面一边认真聆听。
正当我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你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驶过,匆忙得差点撞到我。
我茫然地侧脸一看,你急忙从自行车上下来,挠着头微笑着说不好意思。
我没想到,这一眼竟会万复不劫。
那天的阳光刚好温暖,风也刚好温柔,你的微笑也刚好让我心动,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刚好。
你的嘴角微微上扬,脸颊旁有个醉人的酒窝,狭长的眼睛里亮晶晶的眸子宛如星辰,这是属于十八岁少年特有的干净美好的笑容。
还没意识到你已经转身骑着自行车离去,我还定定地站在原地,心里早已被这个笑容迷得魂不守舍。
后来和许多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小女生一样,悄悄和别人打听你在哪个年级哪个班。甚至费尽周折得到了你的联系方式,鼓起勇气加了你,没想到我们在社交软件上相谈甚欢。
和所有校园时代的暗恋一样千篇一律,下课了或者放学后都会拉着朋友傻傻的在教室的走廊外寻找你的身影,每次都假装不经意的经过你的教室,从窗口里一眼就能望到那个熟悉的位置,体育课悄悄坐在隐蔽的树荫下看你打篮球的飒爽身姿。
好像枯燥繁琐的学习生活,因为每天都能看见你,而突然变得有趣快乐起来。
你比我大一届,那一年,你高三我高二。
你的成绩总是稳定在年级前十,每次看到你在一次次模拟考中进步我都会暗自开心,又有些小担忧,怕你越来越优秀而我无法追及你的脚步。
但我还是想努力缩短与你的距离,于是我把你的每一科成绩记下来,贴在课桌边,把那些成绩当成自己的冲刺目标。
每当被习题试卷折磨得坚持不下去时,我看到那些数字,又告诉自己,你要让自己变得厉害才能追随他去他所向往的大学。
那个夏天的尾巴如期而至,你毕业了,填了北方一座不错的大学。
记得开学前晚你打电话给我,我们聊了很久,你突然说起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你说那次之所以差点撞到我,是因为看见我一个人在那里边踩树叶边笑嘻嘻的,傻里傻气的样子让你一时走神,所以才会控制不好车头。
我听完咯咯咯的笑了起来,没想到你记得那么清晰。
末了,你又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还蛮可爱的。我心跳加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你大概也觉得气氛尴尬,于是我们很有默契的跳过这个话题。
可是仅仅因为你一句简单带过的话语,却在我的内心一直不断重复。
后来我们交换送别礼物,你送给我一些栀子花的种子。
我送给你一个MP3,里面只有一首歌,是徐秉龙的《心仪》。我给你发消息说,你听听歌里的最后一句话。
那晚你听完歌后给我发消息,只有简单四个字:一直等你。
为了这四个字,我付出了整个青春,那一刻,热泪盈眶,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那首歌的最后一句是:我好喜欢你。
但并不是所有满心喜欢的故事都会画上完美的句号,或许正因为存留遗憾,后来的怀念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我们相隔千里的那一年里,你过的是束缚过后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而我处于题海堆积紧张拼命的高考生活。
唯一的联系就是社交软件,但是已经越来越没有话题,我也越来越没时间回复。
在这个空隙里,你喜欢上了一个让你真正心动的女生。
你发消息跟我说:对不起,等不到了。
隔着屏幕,你看不到我夺眶而出的泪水,看不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
希望是你给的,绝望也是你给的,这场感情里你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掌权者。
后来我还是逼自己不去想你,一心投入到复习中,把所有分手的悲愤都化为学习的动力。
高考结束后,我的分数线跟以前期望的一样,能去你所在的大学,要是放在之前,我一定会欢呼雀跃然后激动地打电话跟你分享此刻的喜悦。
而现在,我只是不动声色的把志愿填到了南方的另一所大学里,与你相隔得天南地北,有一丝丝赌气,好像这么做就真的能忘记你似的。
你送给我的那些种子被我好好的安放在阳台的土壤里,随着那个夏天的结束,花悄悄地开了,你说过花期会再遇,而如今花期至故人早已去。
这场独自演绎独自感动的电影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落幕了,但好在我也在爱你的过程中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感谢在兵荒马乱的高中时代,你带给我的动力和鼓励,你让我知道喜欢一个人就要为了他变得更好,你也让我知道什么叫“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
我这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缘分皆如露水般脆弱得朝生暮死,但唯独你,是属于十七岁单纯又执着的欢喜。
这样美好青涩的感觉,是往后谈多少轰轰烈烈的恋爱再也找不到的,它像一条寂静澄澈的小溪,在我们青春懵懂的时代里悄悄淌过,表面无声无息的爱过,其实其中的波涛汹涌,只有我们自己知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