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收到了源创出版社寄过来的两本书,都是王松舟老师的作品,一本是《美其所美:语文课怎么上》,另一本是《美在此处:语文课上什么》。
王崧舟老师是杭州师范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的副会长。
之前学习他的课例都是中学语文,这两本书却是中小学的语文互相打通了,没有小学和中学的区别。
翻开目录看了看,这两本都是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不是具体的课例。
~~
语文教师如何细读文本?如何发现文本密妙如何彰显语文意识?如何把握教材语境?如何落实语用实践?
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处理课堂节奏?如何改进课堂理答?如何提升课堂境界?
无论哪一个问题,都只指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给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思考的方向,指出了教学的依据,这也点明了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怎样进行。
语文课怎么上也好,语文课上什么也好,都体现了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教学主张,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王崧舟老师身上那种浓浓的诗意。
~~
在文本细读的这部分内容当中,王老师举例了《少年闰土》的课堂生成,说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要学生讨论做闰土好还是做少爷好?
答案显而易见,学生都要做闰土而不做少爷,却被老师强行拉到了做少爷的答案上来。
王老师评价说,话题的方向错了,讨论的观点就偏了,结果就南辕北辙了。
所谓南辕北辙,就是说教材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教法要解决的是方法问题。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材问题才是前提,才是关键,解决的唯一出路,只有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拥有独立自主细读的功夫,就能够在语文的江湖里,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
~~
如何细读文本呢?
王老师说直面文本,字斟句酌,感同身受,比较品评,擦亮语言,想象还原,寻找缝隙,开掘意蕴。
直面文本,就是要和文本面对面,跟它互动、对话、交流。
字斟句酌,就是在直面文本的时候,不放过任何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感同身受,就是我们要和文本中的形象一起,经历喜悦,悲伤,他活你也活,他死你也死,这是一种切入生命深处的阅读。
比较品评,就是要让自自己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要在多方的比较中,才能够感受到文本的好,文本的美。
擦亮语言,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语言所存在的形象、情感、思想,都是细读文本的关键。
想象还原,就是在想象中“去蔽”,把原生状态还原出来。
寻找缝隙就是寻找矛盾,是追寻把握文本灵魂的通道。
开掘意蕴,就是细读文本过程当中,理解文章的情感,找到文章的点睛之笔。
~~
语文教学到底有什么?
教师和学生是必须的,作者和文本是必须的,还有就是编者。
编者把文本和作者呈现的师生面前,用意究竟是什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引领什么样的作用?语文的过程当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引领和作用?
王老师说这是五方会谈,想来也的确如此,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来说,这五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研究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