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荒野中……”,嗯,随着这首歌曲的旋律,我在想这将是怎样一头狼,是像《狼图腾》那样的故事吗?在荒原上的故事?还是脱离狼群独自生存的经历?亦或是通过狼的生活习性反写自己的内心?
哈哈,结果都猜错了!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根本就不是写狼的,而是书中的主人公哈里·哈勒尔把自己称作荒原狼:他认为自己就那样一条“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
在读完《悉达多》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作者赫尔曼·黑塞。爱他的经历、爱他的思想、爱他在绝望之境中给人探索自我的勇气和对一切深刻的洞察,他就像盏指路明灯在现实中给我找回自己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启迪。
想再次阅读他的书,《荒原狼》这个名字就自动出现了。虽然这部著作充满了争议,但却是作者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了,因为它“主题更为鲜明”,整本艺术结构像是一首奏鸣曲。
赫尔曼·黑塞,它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黑塞预感到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但他对这个新时代即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正确的认识,他既反对美国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又不赞同布尔什维克革命和苏维埃制度。
在他笔下的主人公哈里·哈勒尔也是这种“处于两种时代交替时期的人,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无辜,他们的命运就是怀疑人生,把人生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作为个人的痛苦和劫数加以体验。”
开篇的“出版者序”让我不胜唏嘘,还在思考这个出版者太有意思了,还亲自为这本书写了个序。但在深入阅读后惊觉黑塞的天才思考,他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主人公哈里·哈勒尔的在普通中等阶级眼中的样子。其实这是自我内心的深度剖析后的结果,在这样的剖析里,既在剥离自己,又已洞穿他人!
他就是这样一条从荒原而来,来到这个城市中迷失了的“荒原狼”。
此人不善交际,非常不合群,我还没有见过别的人像他这样不合群的。正像他自己有时说的那样,他的的确确是一只荒原狼,一只从另一个世界来的陌生、野蛮、却又非常胆小的生物。
结合赫尔曼·黑塞的经历,越发能感觉这平淡无奇的描述中所传达出荒原狼的那巨大的孤独和痛苦,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慨叹。然而这是一个时代的疾病,并不存在于某个人身上,黑塞以他深邃的眼光看穿了时代的局限性,和人们的在时局变化中的无助感,也启发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永恒信仰?
荒原狼这一瞥看穿了我们的整个时代,看穿了整个忙忙碌碌的生活,看透了那些逐鹿钻营、虚荣无知、自尊自负而又肤浅轻浮的人的精神世界的表面活动——啊,可惜还远远不止这些,这眼光还要深远的多,它不仅指出了我们的时代、思想与文化都是不完美的,毫无希望的,而且还击中了全部人性的要害,这一瞥在短暂的一秒钟内雄辩地说出了一位思想家,也许是一位先知先觉者对尊严,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的怀疑。
“出版者序章”描述的内容极为简单,荒原狼来到出版者姑母家租房子,也就是这样的机会,才使得他们相识。初见荒原狼,出版者对他并不喜欢但被他吸引。而后的几次接触,通过出版者的视角、心里活动进行了全面展现,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荒原狼的整个形象和特点。
甚至折服于作者担心读者不能明白意识流及魔幻写作的深意,借助出版者序言给予读者提醒,与其说是魔幻、想象,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探索的尝试。
这里的所谓虚构并不是随意杜撰的意思,而是一种探索,一种企图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件为外衣来描述心底深处经历过的内心活动。
我想很多作者都是如此吧,借助外在可以感知到的事物来表达内心,因为内心可以穿越时空。就如我们当下置身于一个伟大变革中,物质水平极大丰富,但内心却从未有过的空虚,这并不是谁的错,这是时代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就如网上流传的一段话。
我们这群人,苦没有真正苦过,爱没有用力爱过。每天受着信息大潮冲击,三观未定又备受曲折,贫穷不再是正义,又妄图不让金钱成为唯一的追求,过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奋却又不过三天,热血透不过键盘和屏幕,回忆止于游戏。像一群没有根的孩子,在别人的经历和精神里吵闹。
《荒原狼》中哈里·哈勒尔所处的时代如此契合我们当下,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实本书是从三个层次把荒原狼的灵魂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第一层,作者以出版者序的方式描写了荒原狼的外表、生活方式和人格以及给他——普通市民——留下的印象;
第二层,穿插在自述中的《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心理论文,论述了荒原狼的本质与特性;
第三层,哈勒尔的自述,这也是本书的主要部分,用第一人称叙述哈里·哈勒尔在某小城逗留期间的经历与感受、矛盾与痛苦。
也许就如作者所感知到的,此时此刻,我们很多痛苦也是来源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
在这个全民自恋的时代,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因而忽略他人他物;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都认为没有物质,就无法很好生活,因而盲目追寻;
在这个全民营销的时代,我们都认为向上逐梦才能无忧无虑,因而我们更加焦虑。
但也许一切的矛盾、感受和思考才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独有之物。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世纪的人会非常厌恶,会感到比残酷、可怕、野蛮还更难忍受!
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个习俗、每项传统都有自己的风格,都各有温柔与严峻,甜美与残暴两个方面,各自都认为某些苦难是理所当然的事,各自都容忍某些恶习。只有在两个时代交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交错的时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难,成了地狱。
如果一个古希腊罗马人不得不在中世纪生活,那他就会痛苦地憋死;同样,一个野蛮人生活在文明时代,也肯定会窒息而死。历史上有这样的时期,整整一代人陷入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两种生活方式之中,对他们来说,任何天然之理,任何道德,任何安全清白感都丧失殆尽。
是啊,如果没有时代的更迭变化,也许农耕时代,我们好好种地就过了一生;也许工业时代,我们好好学习一种技术就过了一生;只是我们生在了这个科技化、信息化、商业化时代,它展现出了从未有过的迅速变化,所以我们在变化中矛盾、痛苦、焦虑和迷失。
看完《心灵奇旅》正在思考时代下人自身的局限性就开启了这本书,我不禁自问:到底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再次走入自己的局限中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