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译文:梁王和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当时的显赫权贵。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税钱几百万来,救济那些周围贫穷的远亲。对于裴楷的行为,不少人感到费解:“为什么用乞讨来的东西作为恩惠再去施舍给别人呢?”裴楷说:“从富余的地方拿出来一部分资源,给需要它的人,这是天道。”
裴令公:裴楷(237—291),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西晋重臣和玄学名士。
裴楷在(公元255年),经贵公子钟会的推荐,进入了司马昭的幕府。司马炎建晋,他官至侍中,成为皇帝的亲信。晋朝的法律,基本上都是裴楷起草的。
这时候的宗族的权力很大,不但掌握着自己的军队,还控制着领地内的经济。其中,梁王和赵王就特别富有,裴楷为此上奏。
裴楷为人正直,不巴结权贵,不结党营私,因而,虽朝廷多次发生内讧,均化险为夷,后终因积劳成疾,不乐处势。妻父多次为楷请退,但帝不允,加光禄大夫,开府仪三司,并派黄门郎前往看望,不久病卒,终年55岁,谥号日元。

网友评论